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云梦泽的消逝:一部江汉平原的地理变迁史诗
聂广 2025-7-5 18:07
刚才,徐刚学弟在群里转发了东江学习社的文章“从江汉平原各古县出现的历史,来看云梦泽的消失过程”。原来,我俩的出生地安陆、应山,自古以来就见证着云梦泽的消失,和江汉平原的崛起:泥沙与堤坝博弈,改写大地容颜。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的诗句曾描绘出这片水域的浩瀚气势。当唐代诗人写下这 ...
33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桥之曲
刘永红 2025-7-5 13:59
桥之曲 武汉理工大学:刘永红 美丽的杨泗港长江大桥 ① ,美出新高度,她风情万种,惊艳了白云,温柔了江水。 她,一把金色的小提琴,彰显在宽阔的江面上,琴弦拨向蓝天。 她,最爱拥抱暴雨,千米雨帘仿佛与时空对话,一串串灯 ...
3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喻血轮考证
热度 1 刘进平 2025-7-4 19:08
“鸳鸯蝴蝶派”作家喻血轮(1892-1967)有一本笔记类著作《绮情楼杂记》无聊时可以用来打发时间,其中有一篇对小姐称呼的考证有点意思,如下。 《绮情楼杂记》 :晚清民国的奇人奇事奇情
67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转载]王思媛:郭杰诗集《月光下看海》三重意象读解(《嘉应文学》2025年第6期下半月)
郭杰 2025-7-4 09:58
意象作为文学、艺术与哲学领域的核心概念,是创作者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诸如物象、场景、动作等)来承载抽象情感或思想内涵的审美载体。它既是创作者对世界的感知投射,也是文化记忆的浓缩符号,具有多义性。自诗歌这一文学体裁诞生以来,意象便成为诗歌的重要构成元素。它既是现实中具体的客观事物,又是联结 ...
18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覌。书法
汪育才 2025-7-3 18:16
55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家乡的枣树及其他
李智选 2025-7-3 06:23
家乡的枣树及其他 时隔多年,大约在去年八月末的某一天早上,我去丰庆公园打拳,这也是我 2014年从高新四路搬到长安大学城后第一次长时间在公园停留。打拳的间隙,我在东门内,广场西北角的室外盆景中发现了一株枣树,上面结了许多红枣,这使我想起来我家乡的红枣及家乡。 1.家乡的枣树 ...
267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古人文章的逻辑问题
热度 8 刘进平 2025-7-2 19:04
王学泰《我们向历史要什么》一书中,包含一篇《不讲理文章与语言暴力》。 这篇文章说,古文经典如《孟子》篇章(关于“辟杨墨”(即排斥杨朱和墨翟的学说)的论述里所说的“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韩愈论文的代表作品“五原”(《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原毁》 ...
1119 次阅读|20 个评论 热度 8
苏东坡诗抄一首, 书法
汪育才 2025-7-2 18:52
716 次阅读|1 个评论
社科杂谈01-夏朝是否存在?
热度 3 洪颖 2025-7-2 16:59
我并非考古学者,对历史学研究也不多,但依然可以从方法论角度来谈一个涉及中国人民族情感的问题:夏朝是否存在? 大家也许会批评:科学研究的态度就应该踏踏实实,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不要强调什么民族情感,现有证据不已经足够证明夏朝存在了吗? 的确,河南偃师二里头 ...
625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3
杂说“管”
热度 2 冯大诚 2025-7-2 07:24
杂说“管” 在《杂说“竹”(3)》中,我们说到了用竹子制作的各种乐器,如竽、笙、笛、箫等。又说到古人用一定长度和口径的竹竿制成了律管。用这些律管管吹奏出十二个标准音(即十二律),其中奇数为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偶数为六吕(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合称“律吕” ...
541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6 0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