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士的“科普”, 还是“科祸”?
作者: 王季陶
由于科学的发展, 学科领域越分越细. 每个院士都有自己的学科领域, 也就是自己的“院子”. 院子有大有小, 各自不同. 有一条是共同的: 院士, 院士, 院内才是(士), 院外不是(士).
Nobel奖获得者也是一样, 院内才是, 院外不是. 例如, 薛定谔因为发现富有成效原子理论新形式的贡献而和狄拉克一起荣获1933年Nobel物理奖.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33 was awarded jointly to Erwin Schrödinger and 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 "for the discovery of new productive forms of atomic theory"). 但是薛定谔并不是一位热力学家(本博文仅限热力学内容), 当他把开放的生命系统当作热力学系统处理时说: “涉及到的一般原理就是有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原理)”. 他把仅仅适用于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当作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全部, 再用它来处理开放的生命系统就非错不可.
他的所谓“负熵”错误明显. 他认为“新陈代谢”并补充(有效)“能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他说:“任何一个卡路里跟任何另一个卡路里的价值是一样的”. 显然, 他不知道相同量的能量可以有不同的品位. 能量是不断退化的. 这都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内容. 人们通过食物不断补充“有效能量”维持生命的活力(对外作功能力), 同时排出废热的情况. 这和汽车不断 “加油”维持动力而排出废气的情况是很相似的. 生命系统通常是处在等温等压条件下, 因此需要用Gibbs自由能作为热力学的判据, 而不是使用熵判据. 生命是 “以能量为生”就是以等温等压的有效能量“Gibbs自由能”为生的. 人们最普通的常识就是“民以食为天”, 否则就会饿死. 人靠食物中的(有效)能量为生, 一点也没有错. 但是薛定谔就反对: “过去有一个时候, 曾经有人告诉我们说, 我们是以能量为生的. 这样, 使我们的好奇心暂时地沉寂了. 在一些很先进的国家(我记不清是德国还是美国, 或者两个国家都是)的饭馆里, 你会发现菜单上除了价目外, 还标明了每道菜所含的能量. 不用说, 这简直是很荒唐的. 因为一个成年有机体所含的能量跟所含的物质一样, 都是固定不变的. 既然任何一个卡路里跟任何另一个卡路里的价值是一样的, 那么, 确实不能理解纯粹的交换会有什么用处. ”于是就产生了薛定谔的生命“以负熵为生”的错误“负熵”. 这样就连汽车也得“以负熵为生”, 否则汽车就无法有序化地工作. 薛定谔还清清楚楚地说: 他的“负熵”就是 “取负号的熵”. 这表明薛定谔连20世纪初就出现的“熵产生”概念也不清楚, 薛定谔把熵增原理用错了地方.
把熵增原理用于开放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很基本错误, 因此绝大多数热力学教科书都不会引用薛定谔的“负熵”论. 就连薛定谔都在序言中说: 他是在明知 “一位科学家总是对某些学科具有深邃渊博的第一手知识,因而他是不会就他不太通晓的论题去著书立说的”和他在“敢于承担使我们成为蠢人的风险”情况下写这本书的.可见Nobel奖获得者也是一样, 院内才是, 院外不是.
可是如今21世纪却还有院士到多处散布“神奇的熵世纪”, 连【2012年高等学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学及学术研讨会】也不能放过. 其中的内容真是比薛定谔“负熵”的错误都有过之, 而无不及. 报告中不仅包含了“生命熵”的“负熵”. 更是把 “信息熵”和信息论的“负熵”, 也都请来假冒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演戏.当然还不能漏下“妖”之流. 真不知要把我国的高等学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学 引向何方?
有人说: 这是院士的“科普”.
我看这是“科祸”. 祸害青年的科学祸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