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狙击OR阻击?
吕 喆
刚才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的《第一时间》,屏幕左下角出现了“狙击镉污染”的字样。广西柳江流域出现镉污染这个事情估计前2天大家都从各网站的首页或新闻提示中看到了,报道和评论已经很多,本文不必再对此多说什么。其实我在这里想说的,还是用词问题。我觉得,在这条新闻中,用“狙击”这个词不合适,用“阻击”或许更恰当。
根据网上的解释,“狙击”是“埋伏在隐蔽处伺机袭击”【1】;“阻击”是“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调动兵力或向前推”【2】。准备发动狙击时,狙击手首先要藏好,然后在目标出现时忽然出手力求一击使之毙命。近现代战争常用准的狙击武器是精准的狙击步枪,进行狙击的狙击手也不是普通战士,而是枪法好、耐力超群、心理素质强悍的特等射手。展开狙击作战的阵地往往也要预先认真准备,既要便于隐藏不被敌发现,又要便于发挥火力,更要能够在完成狙击任务后迅速转移。狙击的时间越短越好,必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打完一枪就得赶紧跑(否则可能被敌方火力覆盖)。狙击作战兵力不大,通常是以单兵或小组(有负责打的,有负责观察的)进行的。狙击通常尽量选择较高价值的目标,例如敌方指挥官或关键人物(机枪手等)。在战争中,狙击作战在阵地战时较多地采用,是阵地战阶段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的主要手段。
相比之下,阻击与狙击有很大的不同,阻击作战似乎没有狙击这么多的讲究。阻击的作战目的是阻滞敌方的运动和进攻,因此阻击阵地选择上有时不是由阻击方能够主动选择的,而要视敌方的作战意图而定。阻击战进行的时间越长越好,最好是打多少枪都没动地方,把敌人死死地钉在路上不能前进是阻击最理想的境界。阻击的兵力和火力与狙击不同,原则上应该是越多越好,要有一定的纵深和层次,以避免被轻易地突破。在进行阻击时,不必怕暴露目标,有时反而要虚张声势布设些疑兵。
从上面这两段对比来看,狙击和阻击不是一回事儿,虽然二者有联系,在阻击作战中可以采取狙击的战法,有些狙击的目的也是为了限制敌方的行动。很显然,对于江河水污染这类事件,人类是无需偷偷地躲起来准备伺机去发动袭击,更不必对治理方案掖着藏着不让人知道。相反,遇到这类事件,需要的是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动作起来,在污染团经过的水域和地区层层设防,严防死守,把它“消灭”在半路上,不要危害下游的人群。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付江水镉污染这样的东西,需要的是“阻击”而不是“狙击”。
顺带说一下,刚才去百度查词义,发现“狙击”词条下面的文字远远多于“阻击”,或许是由于有关狙击的影视作品太多了,所以很多人在需要使用“阻击”这个词的时候,不自觉地去选用另一个字形相近、但内容往往并不靠谱的词——“狙击”。
参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