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学网上开博看博评博数年,自然会比其他网站看到更多关于科学的话题。这其中自然不乏讲科学(科普与科学知识及成果介绍)、奖科学(对科学的高度评价)、将科学(专挑科学的毛病、让科学难堪的)、僵科学(僵化的科学主义风格)、匠科学(有工匠气息、偏技术的科学)的。除此之外,关于玩科学的话题,也时不时地被论及,例如,文双春老师昨天中午的一篇“玩科研是种境界,年轻人一时学不来”【1】,引起了大量的关注,俺在该文下面留下了一条评论,扬言会抽空写篇关于科学的“弯,玩,晚,腕”。今天早上买菜归来,还有点儿时间,就坐下来完成这个承诺。毫无疑问,这又将是一篇专门鼓捣撷英(谐音)的博文。
无论是您老主动地去“玩科学”,或者无奈地“被科学玩”,整个过程中都可能涉及到一些关键字:玩,弯,顽,晚,碗,腕,万,蔓。本文就是要从对这些发wan音的关键中梳理出“玩科学”的一些特征。
先说“玩”。既然已经抱定了“玩科学”的决心,那就应该用带有“玩”的心态去搞科学。关于这方面,文老师的博文【1】已有很深入的阐述,而且去年我也曾写过一篇“诺贝尔奖,你敢玩么?!”【2】,早上上班前的时间紧迫,本文不赘言了。
再说“弯”。从事过科学研究或者对真实的科学史有较多了解的人都知道,科学之路其实根本不是一番风顺的高速公路,而是像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一样,以一种曲折的道路前进或螺旋式的轨迹上升的,初入科学之门的年轻人,如果只想到了科学的好玩之处,却无视可能遇到的挫折、不得不走的回头路、必须完成的大量重复劳动,甚至每天感受到的都是“被科学玩”的痛苦,是不会真正玩好科学的。
继续说“顽”。“顽”是“顽强”的“顽”,在科学研究遇到如前所述的困难和挫折之时,需要顽强的坚持,才有可能成功。“顽”又是“顽皮”之“顽”,脑袋里鬼点子多、愿意动手鼓捣东西的那种“顽皮的孩子”,更适合去玩科学,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的读书虫,在玩科学这见事上基本没戏!“顽”还是“顽固”的“顽”,科学的发展道路上,会遇到很多“顽固”的阻力,没有克服这种阻力的本事和意志,也是玩不好科学的。
接下去说“晚”。这年头,干啥都要“趁早”,神马都要“从娃娃抓起”,不但是足球、电脑、英语……,最近好像“生娃娃”都要“从娃娃抓起了”。在“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大背景之下,“玩科学”自然也要从娃娃抓起,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玩科学的兴趣和素养,“晚”了就不赶趟了。然而,现实有点儿令我们失望,真正能安心去玩科学的,除了求学阶段无忧无虑的学生,就是功成名就啥都不缺的晚年学者了。许多在创造力最强悍的中青年时期,却并不能够踏踏实实地“玩”科学。究其原因,是因为作为职业科学工作者在这个阶段必须以科学为“碗”找口饭吃,此时如果由着自己的性子随便玩,饭碗就可能要被砸掉。
谁可以很安心地“玩”科学?答案是“腕”、“万”和“蔓”。“腕”是“大腕”的意思,这个风行中国近20年的词,应该不用我解释所有人都懂的。学术界的“大腕”,自然具有一切“大腕”的共通本质特征,甚至更有手腕(可理解为动手能力极强)也善于“掰腕子”(各种竞争或PK中取胜)。“大腕”有条件“玩”科学,是因为“万”——人家已经不差钱了,“大腕”的工资月收入早在万元以上,科研经费更是用千万甚至亿(关于科学之yi,以后可以专门撰文论述)来计算,在这种状态下“玩科学”,那是绝无后顾之忧的。“蔓”原是“藤蔓”之意,用在这里,表示的是学派谱系或者关系网。在有明确的学派谱系和强大的关系网的情况下,“玩科学”咋玩咋有理,倘若没有这些“蔓”,“玩科学”出来的成就很难被主流科学家认可,很多人因此被视为“民科”,其实毫不奇怪。若一定坚持要“玩”,得个搞笑诺贝尔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得真正的诺贝尔奖却基本没戏。
以上八个与“玩”发音相近的关键字分析下来,大家应该明白“科学”是怎么“玩”的了吧?!
参考:
【1】 文双春:玩科研是种境界,年轻人一时学不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2323&do=blog&id=481817
【2】 吕喆:诺贝尔奖,你敢玩儿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37006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