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略说文人对陶瓷的爱好——陶瓷文化笔记(三)

已有 7907 次阅读 2008-11-2 20:56 |个人分类:陶瓷与饮食文化|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陶瓷文化

 

陶瓷之为物,真可谓是集真、善、美于一身。说其真,是因为它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凝结物,以其特殊的形态展示了人类的本质力量;说其善,是因为它作为一种劳动产品,在人类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它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说其美,则是因为无论从其造型抑或装饰来看,它都当之无愧是一种艺术载体,甚至直接就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此看来,说陶瓷乃是人文之菁华,也是未尝不可以了。

 

陶瓷因具有上述优点,所以它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当然,这种喜爱,对于处于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以及在同一历史时期处于不同社会地位或具有不同社会身份的人们来说,是有着不相同的社会历史内涵的。这里,仅略论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陶瓷的爱好。

 

在中国古代,大凡读书能文之人,都可以称之为“文人”。这样,文人当然是有贫富之分,贵贱之别了。其贫贱者,属于庶民阶层;富贵者则属于士大夫阶层。而通常所谓文人,恐怕主要是指后者而言的,同时也应包括前者中较有声望者;至于象中举前的“范进”一类的穷酸秀才,则也许是不入文人之流的。

 

文人的社会属性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文人之所以为文人的特殊属性,却只在于“文”而已。此“文”也者,盖指诗文书画之类也。夫文人以“文”为业,其他则皆可以谓其余事耳。我国古代的著名文人,其中兼事于王者是很多的,但他们之所以见称于世,则多是由于其“文”,而并非是因其官位的缘故。

 

如此说来,从事于“文”或对“文”的爱好,这都是属于文人的正业范畴;其“文”之外的爱好,则是属于“业余”范畴了,即所谓“业余爱好”了。譬如,文人对于陶瓷的爱好,就应该是属于他们的“业余爱好”。然则,文人究竟为何爱好陶瓷?这种爱好究竟反映了文人的怎样一种心态呢?这大概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得到说明:

 

首先,文人对陶瓷的爱好,是由于其好“文”而及于陶瓷的缘故。盖文人的业余爱好也有雅俗之分,其雅者多半与“文”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譬如,清代的文人对于古砖、古瓦的爱好,就同盛行于当时的朴学有直接关系:

 

“乾嘉巨卿魁,相率为形声训诂之学,几乎人肄篆籀,家耽芲雅矣。诹经榷史而外,或考尊彝,或访碑碣,又渐而搜及古砖,谓可以印证朴学也。于是苗先路得君子馆砖于河间,李申耆得廉颇墓于寿州,仪征阮文达、桐城吴廷康所得尤多,而阳湖吕尧仙抚部古砖文拓本著录者,至二百五十三砖。嘉兴冯柳东著《浙江砖录》,编为四卷。同、光以来,则太仓陆莘农、归安陆存斋、满州端忠愍所得,尤不可胜数矣。”(徐珂:《清稗类钞.名人搜救古砖》)

 

其次,文人们对于某些陶瓷品种的特殊癖好,往往同他们的某些活动相关。例如,古代文人常以酒为伴,不论是诗酒唱和的欢宴,或是“对影成三人”的独酌,都离不开酒。饮酒,自然要用到酒壶、酒杯,而这类酒具除了有极少一部分是用银、金制成的以外,其大部分都是属于陶瓷制品。这样,文人与陶瓷(酒器)便以酒为媒介而紧紧联系到一起了。在这种联系中,某些精致的陶瓷酒器为文人们所特别珍爱,就是很自然了。例如,明、清时期,成化斗彩鸡缸杯被推为“酒器之最”,受到文人们高度的珍重,以至于还在万历的时候,它的价格便高到“每对至博银百金”了。

 

  

 

资料图片:台湾故宫收藏的明代成代斗彩鸡缸杯

 

再次,很多文人都喜好收藏古陶瓷,这乃是出于他们的好古之心。诚然,在这种场合,陶瓷仅具有古玩的价值,而古玩的收藏不但是文人,就是商人之类亦有为之者。但是,文人的搜求古玩与商人之为赚钱全然不同,而纯然是被一种嗜古之心所驱使。这种嗜古之心,也许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文人的嗜古之心隐含着审美之心。中国古代文人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追求古典美的倾向,这反映了他们的以古为雅、以古为美的审美心理。这种审美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大概与儒、道的复古主张有关,抑或毋宁说正是这种崇古观念长期积淀的结果。另一方面,嗜古之心又隐含着脱俗之心。中国古代的文人,当其对现存社会心存不满却又感到无力变革现实之时,便往往假怀古以逃避现实,其搜求古玩之类的行为,就正寄托着这种情怀。(下引之诗即多少可说明之。)以这种观点来看,其嗜古实是假意,愤世嫉俗才是其真心!

 

清.王士《甘泉宫长生瓦歌为林吉人作并寄同人》诗:

 

汉宫一百四十五,横绝南山包九

未央建章最广丽,渭北更起甘泉宫。

甘泉之山化金碧,千门万户交玲珑。

通天台高屹宫表,下瞰云雨青濛濛

武皇求仙跨沧海,射鱼牵犬东门东。

孙卿已诛五利死,飞廉桂馆犹巃嵷

上陵磨剑势一变,云阳烟草悲秋风。

甲帐珠帘尽黄土,何况片瓦埋荒丛。

林生好古极幽赜,短衣匹马空山中。

太乙坛边吊钩弋,悲歌踯躅斜阳红。

此瓦出土事非偶,长生古篆疑神工。

濯以清泉袭绨锦,携归岭海光熊熊。

令弟绘图亟示我,使怀古忧心忡。

终南渭水旧游历,汉家陵阙随飞蓬。

岂知一瓦供赏知,远与石鼓岐阳同。

兄视羽阳弟铜雀,纤儿慎勿加磨砻。

 

(徐珂:《清稗类钞》引此诗并纪)

 

总之,中国文人与陶瓷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陶瓷不仅具有它物理的、实用的属性,而且还具有它人文的、审美的属性,后者正是主要地从文人与陶瓷的人文关系方面体现出来。在某种意义上,文人与陶瓷的关系也正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内在的基本精神,所以很值得加以深入探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6-45183.html

上一篇:清道光以来中国学术重实用轻实证的思维传统
下一篇:古陶技艺(上)——陶瓷文化笔记(四)
收藏 IP: .*| 热度|

3 王汉森 郑融 陈绥阳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