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溪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卫军英 博客原名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博文

在曾经第一的盛名中衰落 精选

已有 8601 次阅读 2011-5-27 12:43 |个人分类:营销传播|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题记】这是8年前写的一个广告教学案例,故事发生在1993年。反省昨日,依稀可以看到中国企业投身市场挥动广告的身影……

 

有一个企业叫西泠

在市场经济发育的初期,似乎取得知名度成了许多企业的一个追求。获得知名度的方法很多,而最为简单快捷、自身既可以保持自主性又可以取得轰炸效应的,其手法则莫过于广告。所以广告对那些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极大敏感性,同时又极富于冒险精神者来说,是最得心应手的武器。

1993年初,积雪未尽春寒料峭。那时的中国正好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时节,包括中国东部在内的广袤的疆域,都还处于市场大开发的前期,江浙虽素称富庶之地,但比之于先行一步的广东似乎还是慢了半拍。当时市场充斥的是广货北伐,媒体上发布的大部分是来自广东的产品广告,太阳神、健力宝、三九胃泰、格力空调、容升冰箱、美的电扇、威力洗衣机、万家乐热水器……广东得风气之先,受政策之惠,大有席卷整个国内市场之势。相形之下,浙江的企业在整体上还缺乏一种抗衡的力量。然而,就在广东产品如日中天的时候,在浙江的杭州有一个家电企业乘势而起,试图在天下未定之际逐鹿中原,进而在未来的家电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个企业叫西泠电器。

西泠电器原本是杭州医药公司下属的一家医疗仪器厂,后来改产家用电冰箱。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杭州有几十个生产冰箱的企业,但是在一轮大浪淘沙之后,残存下来的所剩无几,西泠便是其中之一。第一轮的角逐,使它壮大了自己,并且瓜分了失败者留下的市场。作为一个家电企业,西泠在冰箱生产的同时,开始了第一次扩张,首选产品是和冰箱处于同一序列的空调。1992年的夏天,西泠厂厂长张平,一个魁梧壮实有着北方人一样身板的汉子,敏锐地觉察到了空调市场的未来前景,果断决策拉起了空调生产线。那时侯,在空调制造业,排在前面的几位是江苏的春兰以及广东的格力、科龙,还有同处在一个城市杭州的东宝。除此之外,其他各种品牌鱼龙混杂,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以当时的中国市场空间之广阔,未来购买潜力之大,容纳再多几个品牌的空调原本不在话下,关键的是市场的做法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优势。显然,比起遥遥领先的老大哥们,西泠才刚刚起步,只有稳扎稳打才可能有所斩获。通常的做法是梳理好渠道,调整好价格,再通过地面推广和广告攻势,由易到难地建立根据地。快速实现资金回笼,保证资金周转速度,这是那个时期最强调的营销要领。为了出奇制胜,张平把西泠空调的上市地点选在了上海。

 

创造中国广告第一

    现在看来,选择上海作为西泠空调的首战之地,很难说是一种最明智的决策。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最为理性的消费市场,在上海做营销,无论是经销商还是消费者,对选择都十分谨慎。上海市场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排外的消费倾向,上海的消费者和杭州消费者绝不一样,他们很少人云亦云,也不大会跟风追捧。张平选择这个市场,据说是因为他认为西泠空调刚刚上市,知名度很小,如果跟在那些成名品牌后面很难有所作为,只有创造极高的知名度才可能一炮打响。

为了这个极高的知名度,张平煞费苦心,他找到了号称在世界广告同行中排名老三的奥美广告有限公司。奥美,这是以广告行业的传奇人物、号称广告教皇的大卫·奥格威名字命名的广告公司,大卫·奥格威是这个公司的创始人,他在创办公司的同时,也为公司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和特有的广告理念。奥美广告在中国的负责人叫宋秩铭,西泠空调的广告策划就是由他负责进行的。为了这个广告,宋秩铭可是煞费苦心,据说奥美公司的策划人员整整熬了几十天,拿出来好多创意都不能令客户满意。那些日子,策划人员不断地碰撞着,追索着灵感的火花。又是一个不眠的夜晚,策划创意人员在互相激发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远远扯开了话题,大家扯到了魔术、惊险的故事和令人捧腹的笑话,希望创意的灵感会在不经意之中突然闪现。不知不觉间,天边已经泛白,此时灵感如同幽灵一样,终于降临。西泠空调的特点不就是冷吗,冷与热是一对极大的反差,在炎热的夏季人们需要冷;而在预先启动市场的冬季,却需要一个能够让人热烈议论的话题。必须找到一种爆炸性的形式,承载这个广告的媒体形式本身就必须有极大的冲击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鸣惊人的效果。一个令人振奋不已的点子最后终于被找到了。

 

《文汇报》爆出个冷门

1993125,一个平常的冬日。天气有点阴晦,黄浦江的风在清晨冷飕飕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禁不住的有点寒噤。就在这个冬日的早晨,一条爆炸性新闻在大上海传开,并象水波一样的传向全国,甚至传向世界:

今年夏天最冷的热门话题——西泠冷气全面启动

这是刊登在当天《文汇报》头版的西泠空调广告,整整一个版面,开中国主流媒体之先河。按照《文汇报》广告刊例,当时在它的普通版面上,一个整版广告的价格大约是5万多元,而这个头版广告的报价是100万,这是当时中国自有广告以来,单一频次广告的最高报价,即便在今天也是不菲的价格,堪称是天价。要知道《文汇报》是一个发行量达数十万份,在中国乃至华人世界都颇有影响力的报纸。尤其在中国,这种有影响的报纸是不会轻易委屈于企业的金钱的,何况头版一般是重大新闻的阵地,国家大事才是它的内容。所以这则广告打破了中国媒体的常规,无论是从价格还是从形式,整个中国都为之震惊,甚至全世界也对此大加关注。

西泠因此一夜成名了。

   “奇迹!在中国的大报——《文汇报》头版,出现了整版的‘西冷’广告!”很快连香港和日本、新加坡、加拿大、英国、法国、美国的新闻媒体,也对赫然出现在《文汇报》头版的这个全页广告竞相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因为这个广告的新闻效应,有关方面的报道和经过策划的公关宣传文章就有200来篇。受到广告鼓舞而振奋不已的西泠总经理张平,踌躇满志的对外声称:“花一百万元做一个版的广告,主要是为了反弹市场,制造连锁反应,打响品牌,打动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打动消费者,又是为了让他们去诱导上海各大商场进西冷产品的货。而一旦上海市场出现西泠冷气机走俏的局面,江浙市场必受连锁反应。西泠冷气机俏了,西泠电器冰箱也必然随之更俏。”商场如战场,《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云:“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意思是说,依托现实寻求凭借布成有利的阵势,虽然自己兵力弱小,但阵容却显得十分强大。这就如同是鸿雁高飞,横空列阵,凭借着其羽毛丰满的双翼助长气势。

   有报道说:就在这则广告刊出17天后,西泠空调预订货总额已高达15亿元,这大大超过了企业1993年全年计划的生产总量。不论这则消息的确切性如何,用它来注释这则广告在当时的影响力也一点不为过。不少广告策划人士对此大加赞赏,认为这一手巧借中国大报金门面发大财的广告策划,首创中国广告史、报业史新纪元。可以说就在这个1993125日,西泠空调仅仅一夜之间为中国广告业创造了一个辉煌的第一。西泠虽然在实力上无法跟春兰、格力等品牌相比,但是它在广告上却一下子盖过了这些走在前面的同行。不过,虽然有关消息称——这当然是西泠自己放出的消息了——17天订货金额就达到15亿元,但我们却知道,西泠空调当时的生产量远远达不到那么多,如今西泠空调早已停止生产了,就在他保持生产的那两年,其总量也没有达到这么多。市场经济是一个以实力排座次的时代,它的基本注脚就是以成败论英雄。这个广告虽然造就了西泠的一夜成名,但毕竟没有引导西泠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空调品牌,这不能不说是广告的遗憾。
 
【未完再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418-448538.html

上一篇:联想突发而来:变化的困惑
下一篇:关于西泠广告的反思
收藏 IP: 58.100.49.*| 热度|

22 刘洋 陈湘明 谢鑫 吉宗祥 武夷山 曹聪 许培扬 李学宽 鲍海飞 刘庆丰 曾新林 王守业 梁进 侯成亚 汪梦雅 王桂颖 王随继 罗帆 刘伟 贾伟 caogentan 重阳子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