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庆平老师刚才发了篇博文,标题是“是不是‘垃圾’,SCI说了算”【1】。我存心捣乱,把这个句子折腾了一下,就成了“是不是SCI,‘垃圾’说了算”。这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估计一大帮的学界同行们看到后会抄起板砖来拍我。且慢,别急,淡定!听我解释一下,大家就明白我为啥非要这么说了。
有一个网友说我这是在骂人,其实真的不是,因为决定一篇文章能否成为SCI收录文章的,最终是文章本身,而非审稿人与编辑(虽然判断由他们做出)。一篇文章的好坏、水平如何,国际上通行的评判方式是同行评议(peer review)。那么同行们评议什么呢?审过稿的读者们都知道,至少要看这文章有没有新的、值得大家关注的新东西(最好是原创),有明显的创新作为亮点的文章,无疑是好文章,是会获得高度的评价的。除了看正面贡献,还得看有没有负面的东西,也就是要看这篇文章有没有问题和缺陷,如果有缺陷但不多,还允许返给作者修改一下,如果有很多很大甚至很致命的缺陷,则多半会一票否决了——拒稿没商量。我所说的决定一篇文章是不是SCI的垃圾,就是指文章中的这类缺陷和问题。如果“垃圾”是有点儿,但亮点贼突出,或可因为“瑕不掩瑜”而得到认可,作者可以回去修补瑕疵,尚有望成为SCI(收录的论文)。如果有太多“垃圾”,已经把原本就微弱的亮点全方位、多层次覆盖住了,那就只能“悲剧”(被拒)了,这种状态下肯定无法成为SCI了,以后能否成为SCI,则取决于“垃圾”“清运”的工作进度,清理干净了,还可在重新投稿后被发表,否则可能永无出头之日。
话又说回来了,大家也无需把SCI那么过度地神化到认为它和“垃圾”拉不上任何关系的地步。SCI的直接的音译是“爱死西埃”,展开了直接解释一下就是“爱死了西方的尘埃”,看看,人家SCI本来就是和“尘埃”一个级别的,总不能因为它来自西方,就不认亲戚(“垃圾”)不是?人生在尘世之中,哪里那么容易就“一尘不染”?!只是我们该看看,一阵尘埃落定时候,天空到底还有神马浮云?我们更要留意,一篇又一篇的SCI论文或者非SCI的所谓“垃圾论文”发表之后,到底能给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沉淀下哪些东西。
************************
参考:
【1】曾庆平:是不是“垃圾”,让SCI说了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1238&do=blog&id=41589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