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科研的“主流”与“非主流” 精选

已有 6171 次阅读 2011-2-1 08:28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 科学, 主流, 非主流

张志东老师今天发了篇博文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非主流科学家1】,阐述了非主流科学家的存在对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的重要意义;随后,赵明老师直接提出建议在大学或科学院建立若干主流学者特区2】。咱也来凑个热闹,就科研的主流非主流问题发表点儿自己的意见。

从表面看,科学研究完全可以用主流非主流这种非此即彼的分类方式进行全面的概况,哪个学者所从事的研究如果不是主流就必定是非主流,相反,如果不是非主流自然也就是主流。当个主流学者、做主流的学术研究、秉持主流科学理论的好处是非常安全保险。因为身处“主流”之中,前面有一大帮人开路蹚雷,也就不用担心自己会走上歪门邪道或者悬崖边缘;后面跟着一大票子人追随其后,也不用担心后继无人或者文章发表了没人引用;混得最不济也可以学南郭先生跟着主流的调子走、人云亦云、滥竽充数地混好多年,绝无突兀暴露到风口浪尖的危险。有此等妙处,自然大家会对主流趋之若鹜了。从事主流研究,其实有很多都是逐流研究,如此随大流最大的缺憾就是很可能终其一生也没有出大名、露大脸的良机,更别指望成为某个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或者某个学派的鼻主宗师。因为正常情况下跟跑者即使拼命地跑,其最好成绩也只能是亚军,除非冠军突然挂掉或因为其他原因被取消了比赛成绩,否则绝对不可能登上最高的领奖台。

主流之外的那些研究,大概可以被称之为非主流研究了,做非主流研究的学者也就是一些被称为非主流科学家的人。总的来说,研究的选题只要绕开主流走自然就是非主流的,所以想去做点儿非主流的工作很容易。不过,大家都必须明白,容易做可不等于容易成功,而且成功了也未必被认可,因此,想做出被人肯定的非主流工作很难。之所以有此一难,主要是因为主流的势力非常强大,可谓树大根深、影响深远,一个非主流研究如果和已有的主流研究存在激烈竞争或冲突,第一回合失败的往往是非主流研究,以后非主流能否取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主流学者的能力、水平、意志、韧性等诸多因素。由于非主流的研究者经常是一个人在战斗,而其对手的主流研究则可以是一个庞大的学派或者研究体系,不但力量(研究实力和影响力)对比悬殊,而且信息也高度不对称,对大多数人来说,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自然会选择则西瓜靠大边,因此主流的往往可以得到非常多的支持而大占上风,这种现象可能直接导致非主流研究的衰败,同时也给主流研究的长期统治地位创造了条件。如果非主流和主流各行其道没有冲突,则非主流研究者的斗争压力可以小一些,但生存压力却仍然是存在的,这是因为那些四边不靠的非主流研究一般都处于一种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境地,关注者少、影响力弱、可能获得的资助也少得可怜,这很难保证其顺利通过考核。其实非主流就像挤不进核心的人一样,往往会自然而然地被边缘化。如果管理者和投资方不能给从事非主流研究的人提供一些必要的保障,那么就无法指望非主流研究的蓬勃发展,也就不能指望有多少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了。其实我在张志东老师的博文下面曾留下了非主,流这样一个略显晦涩的评论。这个评论的意思是,如果不是主要的或者能被主上肯定的研究,后果可能流失或者被流失,研究者甚至可能因此会获得一个类似于流放的工作安排。

从科学的发展历史看,全新理论的建立往往不是主流架构中顺理成章地产生的,而都是在一些非主流研究中孕育的,如果和主流科学有矛盾冲突,甚至在其刚刚冒头的那段时间还曾倍受主流研究的打压。挺住了、坚持下来非主流研究(冷门)或可成功,有价值有意义受更多关注的那些甚至还可以逐步发展为主流(热门)。因此,如果科研的管理者们真心实意地鼓励原始创新,就应该对非主流的研究给予必要的支持,最起码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踏踏实实地从事着非主流研究的学者们。

 

=======================================

参考:

【1】       张志东: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非主流科学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44&do=blog&id=409295&from=space

【2】       赵明:建议在大学或科学院建立若干主流学者特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615&do=blog&id=40938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409496.html

上一篇:垃圾短信害死人
下一篇:回家过年(一):人在旅途
收藏 IP: 123.173.234.*| 热度|

27 李学宽 赵明 曾庆平 刘进平 曹广福 张志东 毛培宏 刘广明 郑波尽 张学文 许培扬 陈儒军 张骥 张欣 陈安 罗汉江 丛远新 杨学祥 罗教明 孟津 诸葛淑媛 朱志敏 徐长庆 xqhuang 侯振宇 colorfulll liuchhai

发表评论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