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了就喝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port 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功能基因组学及免疫信息学

博文

夜读偶感(4)

已有 3117 次阅读 2010-9-26 00:20 |个人分类:读书体会|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点科学哲学的人一般都知道AN怀特海的名字,他是罗素的导师。不过这位罗同学不但少年得志,而且名声一直是了不得的,十足一个“名高盖师”的徒儿,当然罗同学晚年的名气恐怕来自他的社会活动方面——呼吁世界和平。而怀老师尽管也发表教育和宗教等方面的意见,一辈子还是在学术的象牙塔里转的,人说他是大器晚成,我想这是指他63岁左右从英国数学教授退休后,又被美国哈佛大学聘请当哲学教授干了十多年,二次退休后,还担任哈佛大学的名誉教授,硬是没活到1948年,于19471230在美国去世,不过也是高寿八十有六!

怀特海和罗素合著了《数学原理》,我认为是奠定了现代分析哲学的基础,不过怀老师自己晚年搞的一套过程哲学,尽管在方法论上采用的是数学中的构造法,但全局体系带有Bergson的生命哲学的意味,我猜他想调和精神、物质什么的一元论二元论等等说法,将物质的物质性减弱将精神的精神性减弱。他的《科学与近代世界》的有些章节如第十章“抽象”我读起来实在是被抽倒了,像在云里雾里似的,也不知道是我的精神性减弱了,还是书本这一物质上面的印刷字句被译得减弱了。总之,怀老师的哲学文章读来感觉不顺溜。估计是自己数理基础木得吧!

但是这本书看着顺溜的也还是占多数,比如第十三章“对社会进步的要求”

我对近代以来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确立问题是一直是感兴趣的,觉得怀老师的说法有点道理,故抄在下面,与各位看官共享:

 

“科学介绍到近代思潮中来的一般概念和笛卡儿所阐明的哲学理论是分不开的。我所指的是这样一种说法:——“肉体和精神是独立存在的个别实体,两者都是由于自身的缘故而存在,完全无须涉及对方”。这种看法和中世纪道德原则所产生的个人主义很相符合。这样虽然说明了这一概念为什么这样容易被人接受,但它的来源还是模糊不清的。这虽是很自然的事,但仍然是非常不幸的。道德原则强调了个别实有的内在价值。这样一强调就把个人和个体经验的观念提到思潮的最前头来了。混乱也就从这一点上开始的。每一个实有的发生态个体价值就变成了它的独立的实体存在,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不是说笛卡儿用明显的推理造成了这个逻辑的(无宁说是反逻辑的)变化。绝不如此;他所做的是首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觉的经验上,这种经验被当作是他自己独立的心理世界中的事实。他所以会被引导着用这种方式来思维,是由于当时的风尚强调整个自我的个体价值。他隐晦地把他自身这一实有所固有的发生态个体价值变成了激情、样态和独立实体的个人世界。

 

他赋与躯体实体以独立性,因之便使这种实体完全脱离了价值的领域。它们退化成了一种完全没有价值的机构,只能提示一些外表的机巧性。天国也失去了上帝的光辉,这种看法一般认为是新教从依靠物质媒介的美学效果上缩回来的结果。这样缩回来就会把价值赋与那些本身毫无价值的东西。在笛卡儿以前,这种缩回的趋势就已经很明显了。因之,笛卡儿关于没有内在价值的物质粒子的科学理论,只是把没有被介绍到科学思想和笛卡儿哲学之中来以前就已经流行的理论,用明确的词句表达出来而已。这理论在烦琐哲学之中可能已经潜存着了,但在没有遇到这位16世纪的北欧思想家以前一直没有产生效果。笛卡儿所装备起来的科学使这种观点稳定下来,并在知识领域中夺得了地位。后来这一观点对于现代世界的道德前提具有极其复杂的影响。它的良好效果是在当时的狭窄领域中可以作为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狭窄领域在16世纪是非常适于探讨的。其结果是在欧洲的思想界普遍地清除了远古的野蛮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歇斯底里的痕迹。这些都是好的,而且在18世纪也完全实现了。

 

    到19世纪,社会进入了工业化时期,这些学说的恶劣效果就发生了致命的影响。把精神当成独立实体的学说,不但直接引导出个人自有的经验世界,而且也引导出个人自有的道德世界。道德直觉被认为只能应用于全部个人自有的心理经验世界。因此,自尊心和尽量利用自己的机会这两个概念,就构成了这一时期工业界领袖人物的现实道德。现在西方世界还受着前三个世代狭窄的道德观念的危害。”[博主曰:价值没有了,上帝也没有了,只留下个人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4967-366951.html

上一篇:夜读偶感(1)
下一篇:夜读偶感(6)-“吏治之坏,根于士风”乎?
收藏 IP: .*| 热度|

4 陈绥阳 陈湘明 吕新华 刘广明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