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了就喝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port 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功能基因组学及免疫信息学

博文

历史和现代,积累和创新 精选

已有 5135 次阅读 2009-3-21 23:19 |个人分类:杂谈杂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前几日,在沪某科学园区餐厅候餐时,听到(应当是overheard)后面一女士在与一男士闲谈时提及她老公怎么就喜欢看历史题材的电视,她实在是想不通,认为过去的事情多想有何用,难道你能改变历史吗?那位男士没有回答这位女士的问题,还是谈些说文解字之类的话题,如某某政治人物的名字取自易经云云,女士答曰:对文字还有易经之类的东西不感兴趣! 我想这女士不知在这生物医学电子信息类园区从事的是何职业,反正她是对文史哲没有兴趣,那男士简直就是在对牛弹琴,自找没趣!别下这无意听到对话,我想谈几句我们到底怎样对待历史的问题,过重的历史包袱难道真的就像有过多的知识障碍于未来的发展和创新不利吗?
   关于怎样对待历史,以及更加广义的传统文化问题,有太多的意见,我这里就不说了。有一派观点认为中国不能大步前进,就是因为有太重的历史包袱,而且将不合时宜的陋习都归于那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认为人家美国一般不怎么重历史,只注重将来的。我想,这大概与事实有点不一致吧。美国也有历史教育博物馆;法国人也看重历史并且认为他们也有深厚的文化传统。
对历史传统如果你用清醒的态度去看,那应当是可以借鉴利用的,而不是包袱;西谚有云:太阳底下无新事[日光之下本无新事 - 语出《圣经.旧约.传道书》],你会发现人类历史实践活动,特别是重要的制度运作其实就是反反复复重现,如中国王朝的周期更迭;一些普适智慧也是视角程度不同的在被再阐释。我们其实面对的总是些老问题,而创新其实就是对这些老问题用新视角或新技术去重新阐释或解决,如东西方的哲学观、分析与综合的思维体系、系统生物学中的基本问题等等。 
   用清醒的态度去看历史,还要不割断历史,重视传统的积累,如果没有连续不断地积累,何以有特定的今天?如大家熟悉的“李约瑟”问题。分析哲学家和数理逻辑学家怀特海认为,中世纪对现代科学的形成作了准备,那就是希腊悲剧意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无情活动的严肃性)的间接影响和罗马法律秩序观念的深入人心。他的这种对历史的公正看法是值得提倡的。
   用清醒的态度去看历史,还要有辨别能力,也就是常说的史有长:“学、识、才”,因为历史事件常常是繁荣中掩盖着衰败、屈辱中隐藏着荣耀,所谓“三代后无真理学,六经中有伪文章”,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就是要我们在信息中发现知识,在知识中提炼智慧,然后融会贯通,豁然开朗,搞出创新的东西(尽管是对老问题提出新答案!)。这个境界一般人还是难以达到的。但是下面这个词的作者就是一位清醒的大家!各位自己去体会吧。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谈谈科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4967-221730.html

上一篇:包装出不了大师的
下一篇:家常诗,平淡语
收藏 IP: .*| 热度|

12 鲍得海 刘玉平 郑融 关燕清 马昌凤 陈绥阳 王德华 余孟孟 陈国文 李宁 王云平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