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做出开创性研究的若干条件 精选

已有 8881 次阅读 2009-9-3 10:07 |个人分类:青春年小|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评价, 基础, 宽容, 开创性研究, 氛围

阅读了陈金晖老师的博文"中国人为什么做不出开创性的研究"(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2884)以及随后的若干跟帖,很受教益。于是,不觉又蠢蠢欲动,也想冒个头出来探讨一下做出开创性研究所需的条件问题(——谈点儿条件),遂写下此博文,与众博友、网友们探讨,期待我国和全球的华人同胞能做出更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为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喊句口号)。

     陈老师的博文中已经总结了一些目前影响中国人科研开创性的习惯,包括喜欢跟踪模仿发高端杂志文章、偏好“填坑灌水”拼凑数量、善于学习知识却不乐于创造知识、知识面狭窄等,回帖中也论及“惯性思维”和发文章“跟大流”的问题。这篇博文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将所学的知识打碎,分开记忆”、避免形成“思维定式”、学生应当“在看似平淡的方向里寻找不平常的议题”等。不过在我看来,还有些条件值得我们注意。

   (一)开创性研究可以说是在没路的地方蹚一条路出来,不但需要研究者有足够的能力,而且需要不同寻常的勇气、决心、毅力和自信心,没有这些,就算是路找对了也未必能走到下去,更别说成功了。

    (二)许多开创性研究仍需要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储备,才能在上路之后走得对、走得快、走得稳。虽然在我们回顾科学发展史的时候,经常慨叹一些有为的青年在20多岁的时候就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些看似灵光一现就解决了重大难题,但他们既有的功底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社会有些人(传说中的民间科学家)也执着于科学或某类技术,倾其一生去开展研究,有的也能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但由于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会走很多弯路,甚至不小心步入歧途、钻进牛角尖无法脱身却茫然不知。

    (三)开创性研究需要对“特立独行”的宽容。那些已经举世(或举国、举领域)公认的东西是所说的公知常识(最近专利审查员有时就这么说),肯定算不上开创,而独特的、不为人知或一时还不为人理解的东西最有可能是开创性的。不过这些东西可能是一出来,就因为它的“独”和它的“特”先被骂个狗血淋头、七荤八素的,提出者若无第一条所论及的勇气和自信心,就趁早“悔过自新”从众如流吧。

    (四)开创性研究的评价和认可问题不容回避。对于新生事物,最困难的东西永远是对它的正确评价。仅从表面看,一项研究是否是开创性的,似乎很容易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利查新就能进行评价并做出判断,检索不到已有此类工作意味着这项研究够“新”了,但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有时会成为开创性能否得到认可的更为关键的因素。此外,许多原创研究在面世之处可能还不够成熟,其研究过程和结论难免存在缺陷,也常因为这些问题低估其价值和不被认可。

    (五)开创性研究还需要研究者有一颗淡定的心。如果做研究的时候老惦记着成功后可以迅速一夜成名或一日暴富,那么刚取得一点儿进展可能就急于宣扬,让一些不甚成熟的东西过早地面世,急功近利地炒作,结果也可能会让成果夭折。

     总之,做出开创性的研究,除了必要的资源(钱、人、物、信息等)以外,还需要不少做这事儿的人具备一些非物质性的条件,需要周边相关的人甚至整个领域提供一个好的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保住这些开创性的研究的萌芽,在宽容的学术氛围之中、理性的思辨风气之下,没有过多“禁区”的大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术创造,过多的情绪化的批判挞伐很容易挫伤研究者的积极性,是不利于创新的。只有不断播下了创新的种子,小心培育出幼苗,才有机会做出和做好开创性研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252952.html

上一篇:司空见惯的振动 ——大学物理备课系列之(一)
下一篇:点击过3万,发帖纪念一下
收藏 IP: .*| 热度|

16 武夷山 刘玉平 诸葛淑媛 陈儒军 孙学军 吴飞鹏 周春雷 刘立 盖鑫磊 苗元华 李泳 饶海 陈金晖 iwesun yinglu zhaowanfu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