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的文章是要有水平的,是能拿出来秀的,虽然在小地方说话有些底气,在这里开博只是为了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我过去还算是有理想的,只是见识得少,希望现在和将来还能有理想,我现在的理想是找寻一条让孩子们快乐的有所成就的道路,我作为工科女博士妈妈,读过一些教育心理的书,想来在这方面对信息的感悟是不同的,所以我想来这里来了解信息,解读感悟,剖析认识……随便先写几句,算是开张了,以后再修改。
You are special,We are special
之一:
做郑老师的学生已经六年多了,想要写写导师的念头会常常在火车上、晨练中、独处时冒出来,又被我生生的压了回去,实在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整理思绪,完成一样我这完美主义老师培养出的学生可以看过去眼的东西。
只是看着时光飞逝,心里总是惴惴的,觉得丢了那么多感动与感想,时过境迁,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了。
前几天组里聚会,郑老师席间接到海大学报编辑的电话,要采访她写她的事迹,我忽然间觉得这是完成作业的时候了,于是欣然接受,也算对这六年的一点总结。
只是在理工科中混久了,对于溢满感情的文字总是疏于起笔,羞于示人的,完成这样文字让我力不从心,就象一个拙劣的画者,本以为不过是要完成一副静物画,把那些瓶瓶罐罐,瓜果梨桃画象写,摆美些,却无论如何也干不好。到了交稿时间了,就胡乱的堆砌上去,不知自己弄出个什么来。
郑老师是特殊的,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就想:这是怎样的特殊的父母能够起出这样的名字,第一次见到郑老师,感觉也是特殊的,十分精致的小个子女人充满了热情和精力,Big smile, half step,warm heart,fast speak……,我想不愧是英国博士,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英国博士,我想留学的人果然不同常人。而且还拒绝任何关怀,那年冬天郑老师的手干裂的很厉害,我带去了护手霜,她不用,滔滔的讲了很多不用的道理,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我当时的感受时,这是个不要别人疼的女人。
后来投到郑老师名下做学生,自己为妻为母,为女为媳,为师为学……一大堆身份又想做好,实在是都做不好,最辛苦的却是欠了最多人情的,欠儿子欠老公欠父母公婆,大家都在帮我,好在郑老师从一开始就是宽容的,虽然不是满面春风的有求必应,确是一脸严肃的为你考虑周全,这样的宽容给了我更大的压力,使我必须抓紧在校的分分秒秒把工作完成以报。不过郑老师的工作也真敢布置,那叫多姿多彩,高难细美,从做英文的PPT,英文上课,实验计划书,项目申请书,863年度总结……反正只要是她要干的活,总要让我们先试试,虽然我们的零版本往往会被她改的面目全非,其完美总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我们从她的最终稿中得到的收益是不可量化的。
这样的工作就是象我这样的过来人,明知其重要性,有时也会稍有微词,那时国家项目,SCI对我来说是从未奢望的,其时的想法可能就是怎么毕业,是否考博,还纯粹是出路,不是做事。然而一路走来,当自己能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才知道只要锻炼就有可能。
……
我很多时候想了很多,觉得能写好,但是实在没有时间了,先这样,随时增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