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虚无,灼见真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hqtt 跨界真中医的教研医之路

博文

读《药名尺牍》:医药文化还是笔墨游戏?

已有 326 次阅读 2025-10-8 22:37 |个人分类:中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这几天在家看了《坚瓠集》,古人的生活还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在第十卷中有一篇《药名尺牍》,记录了歌妓詹爱云与所欢周心恒书信往答,皆以药名写成,委婉含蓄,趣味盎然,与君共赏:

詹爱云致周心恒书:

槟榔一去,已过半夏,更不当归耶?

盻望天南星、大腹皮、忍冬藤矣。

谁史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使故园芍药花无主耶?

妾,盻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

古诗云:荳蔲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奈何奈何!

这封情书巧妙嵌入十三味中药,更妙的是,每一味药都承担着情感表达的功能:

“槟榔”谐音“宾郎”,暗喻情郎

“半夏”过而“当归”,嗔怪逾期不归

“寄生”缠他枝,担心移情别恋

“黄连苦”道尽相思滋味

周心恒的回信同样精彩:

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

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

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况今木贼窃发,巴戟森森,岂不远志乎?

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狠心哉。

不至白头翁而亡,则不佞回乡时,自有金银花相赠也。

回信同样包含十三味药名,其中机巧更胜一筹:

“红娘子”既是对歌妓的雅称,又是活血通经的药材

“常山”“滑石”喻归途艰险

“木贼”“巴戟”指盗匪横行、关卡森严

“苍耳子”自嘲自己跟别人跑了,是特别文雅骂人的话

“远志”双关,既言现实阻碍,又表心怀大志

结尾“金银花”承诺,既是对“白头翁”的宽慰,又暗含富贵还乡之约

这两封书信被中医人牵强附会了很久,我依稀记得以前见过一些,上网一查,果不其然,有说是辛弃疾的妻子写的,更有人说是李时珍的家书,我是无暇考证,大家看着高兴就好。

这篇《药名尺牍》之所以流传至今,不仅因其形式新颖,文字流畅,寓意丰富,更深层看,它可能揭示了青楼文化的独特面貌。当时的名妓多受过诗文训练,詹爱云能娴熟运用药名作书,其文学修养可见一斑。而周心恒作为书生,回信同样才思敏捷,反映了当时士妓交往中的精神共鸣。

古人将医药知识作为文学素材写作,有可能已经形成了一股清流,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扬州大学万晴川教授前些年曾提到过“中医文学流派”的说法,但中医界极少附和,估计没啥人知道,也没人感兴趣,若哪位有志之士想在这个领域有所造诣,欢迎来考我的研究生。

其实当我刚刚读到这几页时,不仅惊叹于古人的才情,更感受到了跨越百年的文化变迁,这种阅读体验的差异只有中医人更能心领神会。这是中国人用最中国的方式,诉说最真挚的人间情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4811-1505121.html

上一篇:何以解秋愁
收藏 IP: 183.241.205.*| 热度|

3 郑永军 王涛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9 0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