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qizhou 论春语秋,谈科说学,声传言教。

博文

我家领导是校长: 一个被我的科研路耽误了20年的孩子王,终于回归了! 精选

已有 1540 次阅读 2025-9-21 20:09 |个人分类:家庭教育|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最近,在深圳湾实验室工作的我家领导,收到了一份意外的邀约——出任深圳曼彻斯通城堡国际学校的中方校长。这对她、对我,都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从履历上看,她确实从未在正式学校担任过校长,甚至连校长助理也没做过。但在我眼里,这却又是情理之中——她天生就是个领袖(born leader)。从小到大,从少先队大队长到大学学生会秘书长,她一直走在带领别人的路上。后来出国读书、结婚,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是打乱了她原本的发展节奏。

        婚后,她“领导”的范围一度缩小到我们这个家:起初只管我一个,后来增加到三个。我常觉得,这是大材小用。这些年来,她跟着我在国外东奔西走,事业刚起步就因搬家而中断,语言环境也不占优势,但她从没停止发光发热:担任过印第安纳大学华裔中文学校校长、印第安纳州汉语教师协会会长,还是澳洲昆士兰黄金海岸汉语教师协会的创会会长。做“一把手”对她来说,似乎总是举重若轻。在我这个旁观者看来,她的领导力来自于主动、积极、大度、无私、不计得失、敢于担当。

        喜欢孩子、对孩子有天然的亲和力,是我家领导最神奇的特质。她是个真正的“孩子王”。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她就能和刚认识的孩子们玩成一片,那种温馨的场面让我一下子有了“家”的感觉,也让我对她一见倾心。后来,我哥哥姐姐家的孩子也都特别喜欢她。而我自己,内心始终住着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也许每个男人都是如此。大学毕业时曾有一位女生,因为我“像孩子”而拒绝了我的追求,那时我还颇受打击。现在回头看,也难怪我会被我家领导深深吸引:一个在家听话、没什么主见的“乖宝宝”,遇到天生就会带领的人,怎么能不心甘情愿被“领导”呢?虽然她年纪比我小,但直到今天,好像还是她在“罩”着我。

        她在国内读的是青岛大学国际关系专业,1995年去美国后转读MBA,后来先后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和汇丰银行美国总部做会计——工作安稳,也正是在这两个阶段,我们迎来了两个女儿。2006年,我从布法罗大学调至印第安纳大学,举家迁至印第安纳。要不是后来她遇到一位苛刻的上司,她可能不会决定重返校园,去读教育硕士——这个选择不仅让她靠近“孩子王”的梦想,也让她有更多时间陪伴女儿。

        临近教育硕士毕业,她主动拜访了我们孩子所在美国公立学校的校长,成功说服校方开设汉语选修课。汉语对外国人来说是最难的语言之一,但她用英语辅助记忆发音、场景沉浸(比如去中餐馆实践)等生动的方式,第一年就吸引了80多名学生。到第二年,汉语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受欢迎外语课,她也从半职教师转为全职。第三年,因为选修人数持续增长,学校又增聘了汉语老师。等我们2013年离开美国时,这个项目已有300多名学生和三位老师。她别具一格的汉语教学深深影响了许多学生,甚至有人大学后选择去中国深造。她几乎年年获奖:新星奖、最具影响力教师奖、卓越领导奖、年度教师奖……但对她来说,最重要的荣誉是获评“学生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老师”。她第一次真切体会到:自己可以正面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在美国教汉语的那段时光,她找到了事业挚爱,发挥了天赋,真正 made an impact 

        2013年,因我决定去澳洲发展,她的事业再次中断。但她没有犹豫,考取澳洲教师执照,重新开始。在黄金海岸,有汉语课程的学校寥寥无几,她不得不跨学段教学,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教过,连调皮孩子的管理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是金子总会发光——她陆续获得格里菲斯大学“优秀导师奖”、连续多年入选顶尖4%优秀教师,还拿到昆士兰现代语言教师协会“钻石禧年杰出教师奖”和“澳洲本土学生演讲比赛优秀召集人奖”。最让她自豪的是,她指导的澳洲学生成功晋级“汉语桥”比赛,冲入全球15强。而我们两个女儿也很快适应澳洲环境,开阔眼界、精进学业,最终以IB满分及出色的奖项和社会活动表现,被哈佛和麻省理工录取,先后于2017年和2021年重返美国求学。

        2021年,就在她在澳洲如鱼得水之时,我又决定回国加入深圳湾实验室。她毅然来深与我团聚,却因疫情、年龄因素以及没有国内教师执照,找工作屡屡受挫。但她没有气馁:隔离期间,她主动为同楼孩子们志愿上网课;2022年初寒假,见员工子女无处可去,她又自发组织公益课堂,从课题组扩大到全实验室。她那份与生俱来的教育热情与能量,很快被领导注意到,专门为她设立岗位,负责员工子女教育服务。她推动实验室与多所公立、国际学校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合作,后来又拓展至科普领域,担任科普中心执行主任,做得风生水起,在光明区乃至深圳市都形成了初步影响。

   

     原以为这将是退休前最后一份工作,没想到曼彻斯通城堡国际学校的邀约再次唤醒了她“孩子王”的梦想。她一直告诉我,最令她兴奋的,莫过于见证孩子在她的影响下成长。自己家的孩子长大了,还有别人家的孩子呀!于是,在转为深圳湾实验室兼职的同时,她决定迎接新挑战。

        二十年的教育经历和我们两个女儿的成长过程,早已让她形成一套“若有第三个孩子”的教育理念。她坚信,亲情、传统与礼节教育才是根本。缺乏亲情,即便成名校大才,意义何在?没有礼貌与尊重,又如何行远?换句话说,要做事,先学做人。我认为她最成功的,不是把孩子送进名校,而是直到今天,我们和女儿之间仍保持着无话不谈的亲密关系。我们也深深感谢女儿在澳洲获得的教育,让她们自信、开朗、友善、乐于奉献。她更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教育要因材施教,挖掘兴趣、发挥长处。她觉得深圳曼彻斯通城堡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她高度契合——事实上,之前正是她促成了深圳湾实验室与曼校的合作,希望激发学生们成为“小小科学家”的兴趣。

        新岗位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但对一个拥有从小学到大学全学段教学经验,长期担任教师协会领导、获奖无数的她来说,我相信这依然会是“小菜一碟”。果然,刚到任,她就宣布自己要成为几百个孩子的“校长妈妈”。

        嘿,“孩子王”回来了。

 

答读者问:

1. 当初她是怎么看上你的?  

很多人都这么问。我想,大概是我上辈子拯救了宇宙吧。

2. 她有关于教育的书吗?  

她有写书的打算,目前还在准备。如果等不及,不妨先读读我去年出版的《出发,不断走出舒适区的科研生活之旅》,里面写了她的故事和两个女儿的成长,比如遗传我内向基因的小女儿,如何在妈妈有意识的引导下变成大学里的“社牛”。这本书刚完成第二次印刷,京东、当当都可购买。

3. 曼彻斯通城堡国际学校是什么学校?  

曼彻斯通是一所提供从幼儿园至高中纯正英式寄宿教育的学校,致力于融合东西方教育精华,以全人教育和科学理念培养全面发展、有原则的全球公民。学校凭借卓越学术课程、丰富课外活动、顶尖设施和文化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路径和升读世界名校的基础。

欢迎访问深圳曼彻斯通城堡学校官网:MERCHISTON.CN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2757-1502913.html

上一篇:我的CGP(中美合作化学研究生项目)之旅
收藏 IP: 211.95.124.*| 热度|

3 王涛 聂广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2 04: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