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biansanj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iansanjue

博文

人体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哪里?它不是食物,而是自然!

已有 234 次阅读 2025-9-3 21:28 |个人分类:中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在谈论人体能量来源之前,我们先要谈一个科学上的难题,那就是“永动机”,现代绝大多数人都基于能量守恒的原理,认为“永动机”不可能存在,可当时科学家提出“永动机”的概念是基于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系、星体,没有可见的能量输入,却把自己保持在持续不断的运动当中,这不是“永动机”是什么?

说句实话,至今“永动机”的难题并没有解决。而要解决,就必须重新认识世界,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来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是气一元论,它认为真实的空间中连续着不对称运动的统一物质,万物都是在反抗这种不对称运动中产生的。如此一来,“永动机”的难题就解决了,它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而是从空间中获得了持续不断的运动,保持了自身的秩序。只不过连续在空间中的物质处于混沌状态,无法用精密仪器观察罢了。

人也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人要想存在与发展,就必须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不断寻求与它在变化上的统一,人的变化和自然变化是一一对应的,可以看成是自然变化的一个缩影。

很多人可能不愿意承认空间的不对称,因为用精密仪器观察不到连续在空间中的物质,也观察不到它的不对称。但人们忽视了,万物归一,用精密仪器只能观测到统一物质组织起来有个性的东西,而对共性的统一物质的混沌状态是永远不可观察的,观察不到并不意味着不存在。

至于它的不对称,我们很容易根据平方反比的引力公式认识到,随着日地、月地之间距离的变化,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引力都是周期变化的。之所以观察不到,是因为组成精密仪器的原子和引力同步变化。

那么人到底是如何从空间中获得能量的呢?

要认识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水分子的特殊性质,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由于氢氧之间的电量比高达1:8,致使氢氧之间的电子基本上被氧所占有,导致整个分子具有一种质子施主的能力。即水分子受到引力变化的作用,氢氧之间的连接会断裂,造成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从水分子中游离出来,成为自由氢质子这种活化能量,而它对人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人体除了70%的水,就有30%的有机物,而有机物主要是靠氢键连接起来的,它最怕自由氢质子的破坏,当组织液中自由氢质子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打断氢键,让有机物不断分解。

当然,如果一直分解下去,人就完蛋了。幸运的是,人体还有另外一种获得能量的方法,那就是从空气中获得氧,它通过肺的呼吸,血液的运输,运送到全身各处,并和组织液中的氢质子化合,产生水分子和能量,推动了五脏六腑的运动。同时,自由氢质子少了,有机物就会通过氢键重新连接起来,成为生物大分子。这就是人体的分解与化合。大家想想就知道,一旦没有了氧气的供应,人体就只有分解,而没有化合了!

显然,在这里,人体需要氢氧之间的平衡。如果氢多了,人体就会不断分解,它产生的热量被称为“虚火”,如果氧多了,人体就会不断化合,它产生的热量被称为“实火”。当这种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发生变异,产生西医上所说的疾病。

在中医学上,将这两种能量称之为君火和相火,血中之氧就是君火,水中之氢就是相火。由于血的流动受血管限制,它中规中矩,而水中之氢没有管道约束,它非常容易妄动。

由此我们就知道了中医的病因学,它一和自然变化有关,它会影响组织液中自由氢的含量;二和五脏六腑的功能有关,因为它们影响着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的量。在这里,自然变化是我们无法左右的,这是人为什么一定会有生老病死的原因,而五脏六腑的功能是我们能够影响的,而中医就是调五脏六腑功能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1964-1500311.html

上一篇:科学家们想像中的暗物质到底是何物?
收藏 IP: 113.246.2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4 0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