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生日
“过生日”,现已是民间的习俗。是对生命的敬畏、祝福、欢庆。但现今的“过生日”与传统的“做寿”有关又有别。 “做寿”和“过生日”的共同点即家庭和社会性的庆祝活动。
但“做寿”有年龄门槛,通常从50岁(知天命之年)或60岁(花甲之年)开始,之后每逢整十(如70、80、90)的生日会隆重庆祝,是晚辈为长辈操办的仪式,核心目的是个“寿”字。
“过生日”没有年龄门槛,越小越要过好,“过生日”的核心目的是“快乐”,即“生日快乐”。
过去我写“生日”时说“我的生日是鬼节,顾名思义,是阴间众鬼的节日,对活着的人来说,这是个不祥的日子.所以我的母亲从不提我的生日,也从来没有给我过个生日。”今天看来这个说法不完全对,现在想来解放前和解放初母亲没有给我过生日,不是因为我的生日是鬼节,而是因为在那个社会,根本没有过生日的习俗。解放前农村的平民百姓,生活贫困,无论大人小孩,都没有过生日之说。解放后我在天津上中学,无论家人或同学,都没有听说谁过个生日 。现在过生日通常的仪式就是吃生日蛋羔,点生日腊烛,唱“祝你生日快乐”的歌。上网查“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的来历,才知道这首歌的旋律1893年产生于美国一幼儿园,改成“祝你生日快乐”后,在民间广为流传,1935年后有版权之争,后来才成为世界人民免费传唱的歌曲。当然,在没有这首歌时,以不同的形式过生日在中国的城市里已经流行。
三次难忘的生日纪念
1、我这一生的第一个生日,是上小学的儿女为我筹办的。
大概念是1980年,上小学的女儿和儿子,她(他)们知道了“过生日”之说,然后俩人商量好给合我办个生日。她(他)们先存钱,从日常有限的零用钱中节省下来,节前从市场买东西。这些事我和爱人都不知道 。8月20日晚,我下班到家,屋里的餐桌上摆上了蛋糕、水果和腊烛。给了我一个大惊喜。生日虽然不豪华,但幼小心灵里那份纯真的爱,那种自我操办的自主精神,那种给人惊喜的暗中操作,象征着她(他)们有爱的本能、智慧和幽默。
2、太平洋上过生日
2010年7月,趁孙子放暑假,我们老俩口同孙子一起乘机去美国洛杉矶看女儿。8月18日,我们一家四口,乘嘉年华号游轮由洛杉矶到墨西哥。8 月20日,是我的生日 ,先在墨西哥的海滨城市马萨特兰观光,然后乘游船到海中潜水观鱼,上船后在游泳池里泡泡,漫步甲板,欣赏落日后的余晖。回到房间后,女儿和孙子已经布置好。英文金字的“祝你生日快乐”挂在布幔上,彩色气球在房间中飘荡,生日蛋糕摆放在餐桌上,烟火型的彩带伴随一声声巨响喷射到空中,大家举杯庆祝。这样女儿、孙子,就在与家乡相隔万里的太平洋的豪华游轮嘉年上为我过了一个特别现代和富有特殊韵味的生日。这让我终生难忘。
2、回家乡过生日
2011年8月,全家回老家山东寿光,串亲访友,亲切、温暖、热闹。到了8月20日,晚辈知道了是我的生日,就商量在家乡给我办一个生日晚晏。我在寿光十五年,那时的寿光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你看我出生和童年居住的小屋,就能想到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状态。
晚上到了寿光蔬菜博览会址的洒店现场,场面让我惊奇。大,一张餐桌能坐30多人;氛围,墙面考究,上有“寿”字。我想这个餐厅是菜博会期间招待外地来宾的,这个“寿”可能是突出“寿光”。我在这里过生日,按旧传统,是做75岁大寿。在“寿光”做大寿,沾了“寿”字的“光”了。
参加我生日晚晏的有李润一家,李澍一家,李育红一家,李汝杰一家、李汝荣一家。兄弟子孙满堂,无比喜气洋洋,有这么多生气勃勃的家乡子孙为我祝福,看来我是有福之人。
从我的出生,到我的这些“生日” ,可以看出,我是生在、长在一个翻天复地剧烈变动的大时代,童年、青年、壮年、老年,都有崭新、惊人的生活场景和感受。可以说,我这一代人,在中国历史 上是很有特色的一代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31 1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