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智:大家快来,看看我发现的新东西https://paper.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5/3/383677.shtm
小拓:想在瑞典种中国茶树的林奈?廖景平的科学网文章?
小拓:啊哈,前面也讨论过,林奈一开始将茶树命名为Thea Camellia Linne,后来,他认为茶与山茶属有近缘关系,所以又将其改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inne,这个命名的确也曾经有分歧。但1950年我国植物学家钱崇澍根据国际命名法和对茶树特征的研究,又对茶树的命名进行了完善,首先确定以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为茶树学名。后来,1981年,我国植物学家张宏达又对茶树进行系统分类后再次确认了这个名字,目前在国内最为通用。
甄妮:我也查了林奈的生平简介,还有钱崇澍和张宏达的,他们的研究对我们而言是有意义的,值得参考。
小拓:其实,我也查到了类似的一些主题文章,比如:欧洲人种下第一株中国茶树,也引起了我的好奇。但还需要再继续深入甄别一下内容,因为这里提到了很多历史背景,需要考证https://m.fx361.cc/news/2018/0102/4622464.html
甄妮:这也是把“茶树原产地”作为可拓数据挖掘案例1“世界茶树的起源”主题的一个子主题的原因。特别是茶树分类、命名等问题,表面看,是个茶学主题,仔细琢磨,好像还涉及到生物学,特别是植物学。如果大家感兴趣,再深入挖掘,还会有意外收获。
大智:我已经有意外收获了,你们看,还可以从地理、气象角度进行分析。这里有一篇文章,也很有意思。里面介绍了“世界茶脊”,是2022年国际茶日,云南信息报发布的5·21国际茶日|回到原点 世界茶脊再发现 世界主要产茶区的地图密码:两个大洋的均衡。
小拓:世界茶脊?这个主题再2015年就有了,但是坐标在神农架。http://www.teainfo.wang/news/show.php?itemid=2440
甄妮:这就是我们要做科学研究,做实验,甚至做试验的原因,因为谁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该观点能否有论据支持,能否论证清楚,或者通过实验、或试验验证,才是重点。
小拓:什么是科学研究?那他们做的不是科学研究吗?
大智:科学研究成果一般需要通过权威机构审核,还要公开发表论文,提出论点,摆明论据,并论证清楚。这些嘛,算是新闻,或者宣传文章?
小拓:那我们该怎么做?怎么做科学研究?什么是科学?
大智:哈哈,你这个问题我早就思考过了,这个问题吴国盛等科学史研究前辈早就思考过,这就说来话长,正在建设的可拓数据挖掘工作室里会设置一个科学史图书角,里面会有他系列论著,预计明年就能建设好,感兴趣可以沉浸式阅读。
小拓:可拓数据挖掘工作室也有线下工作室了?
甄妮:确切说,只是有企业愿意支持我们的研究,有合作意向,愿意腾出地方给我们做工作室。当然我们也要对企业负责,帮助他们转型,做有机生态农业信息甄别,第一期主要通过可拓数据挖掘,先协助他们甄别有机茶供应商的能力和品质;第二期则需要通过可拓创新方法,辅助他们打造有机生态特色茶舍和民宿。
小拓:有机生态特色茶舍和民宿?是否都要通过有机认证呢?
甄妮:目前先把有机茶的认证弄清楚,确保茶叶的品质。毕竟茶叶说到底是食物,首先要确保安全和质量。
大智:有机茶就一定安全,质量就一定有保障吗?
甄妮:这也是我们参与其中的原因,因为我们不存在利益关系,我们属于第三方甄别,目的就是审查辨别有机茶信息的真伪优劣,考核鉴定有机茶提供商的能力和品质。提升茶叶的品质,首先找到有机茶认证机构,先进行茶园认证,后续还有生产工艺,物流安全与质量等一系列具体的供应链信息甄别任务呢。
小拓:听起来这些任务很有挑战性,也有一定的风险哦。
大智:的确,由于时空差异和认知经验差异的客观存在,茶叶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方有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的可能性,如果说假话有好处,而且难以被察觉,谁还会说真话呢?
小拓:我愿意说真话啊,不过究竟怎么判断对方提供的信息真假呢?
甄妮:这就是为什么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里茨的原因。
小拓:看来以后可拓数据挖掘工作室的图书角里还应该有“信息不对称”系列的论著。
甄妮:不仅如此:除了茶学、有机农业这类跨学科的主题论著,还有很多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等专业主题的系列论著。此外,还会邀请全国各地的可拓茶学者加入,进行他们所在地的可拓数据挖掘研究。
小拓:好期待,一起加油!
大智:我愿意加入,一起加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5: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