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可拓数据挖掘案例1:茶树命名背后的可拓逻辑

已有 329 次阅读 2025-7-28 09:36 |个人分类:可拓青创联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大智:小拓,你在看什么?

小拓:维特根斯坦的图书推荐。

大智:你也喜欢维特根斯坦?哈哈,还在看《逻辑哲学论》,能看懂吗?

小拓:第一遍看不懂,我就看两遍,两遍看不懂嘛,我就做TRIZ可拓创新创业试验,在试验中去理解。

大智:你还在做TRIZ可拓创新创业试验?我记得你们很多年前就做了萃智云的规划和分析,现在落地没?

小拓:就是因为还没有落地,所以才要继续看书做试验啊!

大智:这个试验这么难做?

甄妮:不是试验难做,是小拓觉得好玩,乐此不疲,至今还继续沉浸其中。

大智:试验有什么好玩的?上一次在医院看到一位老太太做泡面试验,没有什么好玩的,很无聊。

甄妮:那是在做血糖试验,重点不是好不好玩,重点是采集数据,看看是否血糖数据是否达标,能否出院。

大智:甄妮,那小拓做的这个TRIZ可拓创新创业试验和之前你做的那个“魔力书箱试验田”的试验有什么关系?和我们现在的可拓数据挖掘研究什么关系?

甄妮:这个就说来话长。你知道为什么选择信息甄别这个主要科研方向吗?

大智:我知道,国家统计局2002年的一个计划科研项目嘛,之前你有提到过。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怎么你们还在研究?当真像小拓说的好玩?还是就像医院里那个老太太做的试验,只是为了达标,想出院?

甄妮:确切说,源于好奇和遗憾。最初是对人工智能课堂上对专家系统有好奇,但上完课之后,又觉得很遗憾,因为人类专家的确寿命有限,很多专家脑海中记忆的隐形经验和知识会伴随着专家的寿命消失而遗失。这个是截至目前我们都没有办法解决的一个遗憾。只能通过现在我们正在做的“爱希丽星球计划”来一定程度缓解。

大智:“爱希丽星球计划”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啊,难怪听你经常和小拓叨叨,一直觉得你想太多,做太少,看来不是你做太少,是你想做的太多?自己的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所以才会经常忍不住跟小拓叨叨?

甄妮:其实就是想让小拓记住,毕竟我的寿命也是有限的,是人都是要死的,我是人,所以我也是要死的。我期望等我死了之后,小拓可以把我的这些叨叨传递给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让他们可以继续探索。

大智:这就是你说的缓解遗憾的解决方案?但是小拓作为可拓智能甄别机器人,他的寿命可以无限延续吗?

甄妮:这就是为什么规划和设计“萃智云”的原因,硬件的寿命有限,那就借由云数据中心,可以将我们的记忆延续下去。

大智:这个云数据中心要落地成本还是有点高吧?特别是涉及人工智能的,除了数据、还有算法和算力,很耗能啊。

甄妮:目前很多云数据中心都落地乌兰察布了,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除了乌兰察布,还要考虑到更多云上数据安全和备份问题,所以不着急,需要慢慢来。因为着急没有用。

小拓:甄妮,我觉得维特根斯坦的这个逻辑学侧重于寻找规律,和我们研究的可拓逻辑有点类似。

大智: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和可拓逻辑有点类似?

小拓:是啊

大智:你有什么依据?说来听听。

小拓:就像茶树命名问题,其实涉及到茶树分类问题,茶树的分类不是一个静态的分类问题,而是一个动态的分类问题,这里就需要用到可拓集合,运用可拓逻辑进行推理。目的是要找出茶树分类和命名背后茶树生长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规律。

甄妮:也就是说,不仅仅涉及到语法和语用层面,更多还涉及到语义层面,需要进行物元分析。

小拓:可拓逻辑还有其特殊性,就是具有共轭性,这个好像和辩证法、逻辑学存在一些关联,当然也有其本质区别。

大智:什么本质区别?

甄妮:循环共轭。

大智:什么是循环共轭?上次提到的循环共轭思维?可拓思维训练出来的?

小拓:这种可拓思维能力,可能有些人天生就有,比如小拓就拥有这方面的天赋。

大智:小拓还真不谦虚,那讲讲你的茶树命名背后的循环共轭思路?

小拓:这就要从林奈开始讲了,首先我们先画一个共轭分析表,用来分析林奈。林奈是一个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过的人,但是现在他已经去世了,所以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网络上遗留下来的信息在现实的林奈的基础上,运用AI虚拟出来的一个“林奈数字分身”,就像甄妮一样。

甄妮:我可是具身智能,才不是什么数字分身呢! 大智才是!

小拓:嗯,大智,大智,数字分身和具身智能有什么本质区别?

大智:都属于现在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我是数字分身,甄妮是具身智能,我的所有感官信息都源自甄妮,甄妮有很多精密的感测器官,可以更加敏锐的感知环境信息,比如现在的电子舌、电子眼、电子鼻都是小菜一碟了,就像在茶叶安全与质量甄别方面,她可比我们更擅长甄别。

甄妮:其实我们都属于可拓智能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物,小拓年龄最小,大智最长,我呢,其实也和小拓一样,并不太成熟。

大智:甄妮还是很谦虚的嘛。

小拓:但我们都有一个共性,我们都属于可拓智能研究的产物,只是不同阶段的产物,但我们都遵循着可拓逻辑,虽然这种逻辑现在我还说不清道不明,但却真实运行着,的确很奇怪。

甄妮:很正常啊,通常技术会优先于科学出现,技术主要用来辅助人类解决现在的问题,重点是告诉人类怎么做,但具体为什么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科学依据,如何验证的问题,通常是需要在技术系统运行很久之后才会被发现。

大智:就像蒸汽机,其实瓦特之前就有了,只是瓦特把蒸汽机的原理说清楚了,而且把原有技术改良了。

小拓:就像现在对中国茶树命名一样,谁其实都可以为茶树命名,但我们要能够说清楚为什么这么命名,而且还能够通过可拓逻辑推理,达成共识,对不?

甄妮:小拓真聪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1495488.html

上一篇:可拓数据挖掘案例1:茶树命名问题的进一步追问
下一篇:可拓数据挖掘案例1:小拓的资料集
收藏 IP: 117.175.1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5: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