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25 年 1 月以来,DeepSeek 凭借开源、高效能、强智能、低成本等技术优势推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全面审视了 DeepSeek 将会对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产业和心理的多维影响;其次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本质、对教育产生影响的五大特征、加速推动人类发展史上的第六次教育革命,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变与不变;最后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的教育应用模式和 DeepSeek 典型教育应用场景。DeepSeek 重新定义了文盲的定义,不能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赋能自我成长,提升学习效率、工作效能和创新力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文盲。未来,只有适切、负责任地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才能更好地促进未来教育创新与变革,更好地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关键词】DeepSeek;未来教育;颠覆性创新;教育变革;本质特征
核心观点:
1.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与人类优缺点比较
表1 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与人类优缺点比较
维度 | 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 | 人类 |
认知能力 | 在海量信息加工处理方面超过了人类,主动学习、情境理解、情感识别等认知能力较弱;高度依赖于深度学习模型和神经网络,海量数据训练水平决定其认知能力 | 具有较强的主动学习、理解概括、情感识别和交互等认知能力;依赖接受教育、社会交往、反思总结、实践和经验积累获取语言能力、逻辑推理、创新创造等认知技能 |
创新本质 | 基于数据和算法的内容生成,属于思维模仿与资料重组、逻辑推理的范畴 | 基于视野、知识、经验、事实、情感和灵感的智慧创新 |
智慧水平 | 效率、规模化和数据处理的优势显著,更适合重复性工作;尚不具备自主意识,智力超越了人类一般水平;能够实现算法支持的批量学习和增量学习,具有一定的迁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一般 | 情感理解、创新深度、复杂决策的优势显著,更适合创意优化、价值判断、人文交互等个性化工作;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拥有较强的思维流畅性和主动学习能力;少数高端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大部分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般 |
社会价值 | 促进生产力跃升,以新质生产力提升生产效率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塑劳动力结构和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形态变迁;加快推进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 以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创新劳动和情绪劳动共同创造社会财富,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维持社会运行 |
发展潜力 | 受到大模型技术、数据与算力、市场需求、政策监管等多重因素影响;无自我更迭和进化意识 | 人类大脑具有终生可塑性,终身学习能够让大脑一直繁忙地构建神经网络,促进大脑持续保持创新力 |
2.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的十变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的以下十个方面将会发展改变:①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形态从信息化教育、数字教育向智能教育、智慧教育跃迁。②生成式人工智能将重新定义文盲内涵,“智盲”将取代文盲成为新的文化符号。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的文盲是不能识别文字符号的人,信息时代的文盲是不能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的人,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文盲则是不能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赋能自我成长,提升学习效率、工作效能和创新力。③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与传统学科知识体系融合,催生新兴学科和专业,如人工智能教育学、计算政治学、人工智能经济学、人工智能辅助医学、智能医学工程、智能视听工程、智能视觉工程、智能影像艺术等。④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促进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学科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⑤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全面影响,并且已经逐步融入了教育实践各个环节。终身教育、生态环境教育、教育传播学、教学设计、学习理论等理论都需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进行适应性重构。⑥生成式人工智能变革科研范式,科学研究正在掀起一场算法驱动的科研革命。“AI+科研”成为新的科研范式,再提升科研效率、拓展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生成式人工制智能已经逐步融入到科研选题、项目申请书撰写、文献资料分析、实验验证、成果提炼与撰写、查重检测等各个科研环节。⑦生成式人工智能改变了知识产生方式和创新方式,人机协同生产、人机协同创新正在成为新的知识生产和创新方式。⑧生成式人工智能拓展了学习资源形态,智能体、生成式学习资源等正在成为新形态学习资源,数字人正在扮演主持人、教师的角色承担着信息传达和授课的角色。未来人才具有需要在人类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具身智能具有的能力之间寻求新的突破。⑨生成式人工智能改变人才培养目标,重塑教师角色,教师正在从传道者转化为人生成长的设计者和引领者。学生已经从向教师寻求答疑解惑转为向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寻求答疑解惑。师生迫切需求提升智能素养和批判性数字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诉求。⑩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方式变革,形成了人机协同学习新范式。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和具身智能正在作为人类第二脑,在推动人类学习方式变革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的十不变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的以下十个方面将不会发生改变:①无论新兴技术如何发展,教育的本质亘古不变,即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②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不会变。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独立思想、道德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完整的人”的教育终极目标不会变。④教育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人类综合素质的社会功能不会变。⑤个体通过与教育环境互动,主动习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本质不会变。⑥师生之间的情感关怀、情感共鸣和精神互动不会变,教师的榜样力量和引领作用不会变。⑦教育持续刺激大脑神经元连接的形成与巩固,促进人类大脑保持终生可塑性的作用不会变。⑧教育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服务于国家战略、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规律不会变。⑨教育遵循个体认知特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规律不会变。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追求教育多样化与包容性的价值追求不会变。
详见:王运武,任楷文.DeepSeek赋能未来教育创新与变革:多维透视、本质特征与应用模式[J/OL].中国医学教育技术,1-9[2025-07-2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21 1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