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慢性病研究进展
https://mp.weixin.qq.com/s/XmZfIg1AN5frEEqIWiLKEw
国家“四大慢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近年来的重大研究进展,
综合多领域突破与临床转化成果:
🤖 一、人工智能与数字化管理
1型糖尿病专病大模型
全球首个数智化防控体系:2025年3月,安徽省发布全球首个1型糖尿病专病大模型,
整合65个专科场景、135部诊疗指南及2000万份真实病例,构建“筛-诊-治-管”全链条管理体系。
通过AIoT技术实时监测14维代谢参数,异常血糖捕捉灵敏度达99.2%(较传统提升40%),
并为患者生成个性化治疗方案147。 临床效果:在预防、妊娠等65个核心场景测试中超越GPT-4o和DeepSeek-R1,
显著提升患者控糖达标率(原仅20%)7。
慢病分级诊疗系统
北大医院迟春花团队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发基于多模态大数据的慢病监测预警与
分级诊疗系统。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数据,结合AI算法实现慢阻肺急性加重早期预警、
心血管代谢风险分层,推动基层精准转诊2。
🧬 二、干细胞与再生医学
国家卫健委《2025干细胞指南》明确干细胞治疗为12类慢病的革新方向,关键进展包括: 糖尿病肾病:上海长征医院临床显示,干细胞修复肾小球有效率超75%,患者肌酐值平均下降40%8。 糖尿病逆转:北京协和医院数据表明,60%早期糖尿病患者接受干细胞治疗后3年内停用胰岛素8。 慢阻肺:干细胞调节肺部免疫炎症,患者FEV1提升25%,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100米以上8。 标准化保障:新规要求间充质干细胞活性≥90%,并优先支持“干细胞+3D生物打印”技术开发人工器官
(如糖尿病视网膜修复支架)8。
🎯 三、精准医疗与靶向治疗
自身免疫疾病新靶点
2025年7月,中国团队发现调控Treg细胞的关键基因 Egr-1,其通过激活TGF-β/Raf/Mek/Erk
通路促进Foxp3表达,可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天然化合物Calycosin作为Egr-1激动剂,
在实验性多发性硬化模型中显著改善症状3。
银屑病超级应答者预测
意大利真实世界研究(n=1008)显示,Guselkumab(IL-23抑制剂)
治疗20周时57.6%患者达到PASI 100(完全皮损清除)。
肥胖、既往生物制剂使用史、高基线PASI为负向预测因素,超级应答者5年内83.4%维持疗效9。
🔬 四、多学科交叉研究
代谢节律机制
山东大学启动“四大慢病”专项,探索昼夜节律对器官糖脂代谢的时空调控,
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模拟肝、胰等器官代谢动态,为糖尿病提供新干预策略10。
药用真菌多靶点疗法
陈康林团队发布野生药用真菌医学体系,证实其多糖、三萜等150种活性成分可抑制肿瘤细胞
(72.94%抑制率)并改善肝硬化、糖尿病并发症,获国家卫健委创新技术推广5。
💎 五、未来展望
四大慢病防控体系正呈现三大趋势:
技术融合:AI大模型、干细胞、器官芯片推动诊疗个性化; 关口前移:从疾病治疗转向早期预警(如动态感知网络)1; 资源下沉:分级诊疗系统提升基层慢病管理能力210。
💡 总结
2025年成为四大慢病研究的爆发年:AI大模型重塑慢病管理范式、
干细胞开启器官修复时代、免疫靶点从机制到临床快速转化。
这些突破依托于国家重大专项支持
(如翁建平团队1型糖尿病项目1、山东大学代谢节律项目10),
标志着中国慢病防治从“跟跑”向“领跑”转型,为“健康中国2030”提供核心科技支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6 1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