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教小学生写字、算数这个“最简单”的课程咋就变成这样难了?1960年代前后的家长很多是文盲,一个家庭一般都有4-5个孩子,甚至更多,孩子的学习全部依靠学校和老师,而今社会生活都发展成如此之好,但家长或者爷爷、奶奶却成为不可或缺的“专职或兼职辅导教师”了,问题根源究竟在哪里?在学校,还是家庭,主要问题应该还是在学校;究其原因,是当今学生用的教材系统性设计有问题,还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或者基本功训练时间不够的问题,还是教学内容设计不符合规律!答案视乎不是这么简单,为什么社会进步了,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学校反而显得落后了?为什么现在的教育体系不能像过去那样,让家长不操心且放心、让孩子专注且真正学到需要本领?
如果现在的学校能像过去那样高效,家长根本不需要额外操心。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学校应该如何改革,才能让家长不操心且真正放心?
1. 为什么“社会进步了,学校却视乎落后了”?
(1)教育目标变了,但教学方法没跟上
过去:教育目标明确——“识字、算数、写通顺文章”,方法简单粗暴(抄写、背诵、反复练习)。 现在:教育目标更“高大上”——“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素质教育”,但很多老师仍然用老方法教新内容,导致“既没练好基本功,也没培养出创造力”。
(2)老师权威下降,管理难度增加
过去:老师可以严格管教,家长完全支持,不听话的学生会被惩戒。
现在:老师怕被投诉,不敢管太严,导致课堂纪律松散,教学效率降低。
(3)学校承担了太多非教学任务
过去:老师主要任务就是教书。
现在:老师要应付安全检查、心理健康教育、行政表格、家长沟通……真正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变少。
(4)科技干扰学习,但学校和家庭没适应
过去:学生放学后主要是写作业、看书,专注力强,还要家庭劳动,如割草喂猪,放羊等力所能及的劳动。
现在:短视频、游戏、社交媒体泛滥,让孩子难以集中精力学习,但学校和家庭缺乏有效管理手段。
2.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让家长不操心且放心的“好学校”?
(1)回归“基本功优先”
练好“硬技能”(写字、语法、计算),再谈“创造力”“批判性思维”。
每天保证足够的训练量(如抄写、背诵、限时写作),像体育训练一样,形成肌肉记忆。
(2)老师有权威,敢管、会教
严格但不粗暴:课堂纪律严明,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会被纠正,而不是放任不管。 家长支持老师:学校明确告诉家长“教学的事交给老师”,减少家长干预教学。(3)减少形式主义,专注教学 砍掉不必要的行政和各种没有必要活动任务,让老师把时间用在备课和批改作业上,减少家长的工作量。 不盲目追求“创新课堂”,先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适当运用多媒体,通常最基本的粉笔、画板、黑板等传统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4)适应现代挑战 严格手机使用管理:学生在校内禁用手机,避免对学习的干扰。 培养专注力:比如每天固定时间进行“深度阅读”或“写作训练”,并制定阅读内容和书籍,充分发挥图书馆或者阅览室作用。
3. 如何改革,才能让家长更放心且不操心?
(1)学校层面
恢复“以练代讲”模式:写作不是靠“启发”,而是靠“反复写、反复改”。建立“过关制”:比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写作训练,否则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提供课后强化班:让跟不上的学生额外加练,而不是推给家长。
(2)老师层面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不是所有老师都擅长教写作,学校应提供专项培训。让优秀教师带班:家长最信任的是“严而有法”的老师,而不是“只会搞活动”的老师。(3)社会层面 减少对学校的非教学要求(如过多的检查、报表)或者与教学无关的各种形式主义考核。 恢复“尊师重教”风气:让老师敢管,家长支持老师,而不是动不动投诉。对不合理的投诉采取公开制度。
4. 咋样建设让家长“省心”和社会满意的好学校
过去的教育证明,只要学校严格、老师负责,家长根本不需要额外操心。
现在的学校问题在于:教育目标追求过高、学生管理太人性化、老师严格要求的手段被束缚。
改革方向:回归基本功、强化训练、减少干扰、恢复教师权威。继承过去学校的传统优秀做法。
如果学校能做到这些,家长自然可以像过去一样,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而不是把家长被迫变成“家庭教师”,让家长把主要精力贡献给自己的工作、事业和社会发展。 社会在进步,学校教育业不能落后,学校应该教会学生写字,会算算术,这应该是最基本要求。学校的目标就是要把一个不懂事、爱玩耍的学生,培养成变品学兼优、心智健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现代学校都应该成为让家长“省心”和社会满意的好学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5 1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