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jx195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jx1959

博文

对未来小学教育和真正让家长放心“好学校”的期待

已有 764 次阅读 2025-7-10 15:5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现在教小学生写字算数这个“最简单”的课程变成这样难1960年代前后的家长很多是文盲,一个家庭一般都有4-5孩子甚至更多,孩子的学习全部依靠学校和老师,而今社会生活都发展成如此之好,但家长或者爷爷、奶奶却成为不可或缺的专职或兼职辅导教师了,问题根源究竟在哪里?在学校,还是家庭,主要问题应该还是在学校;究其原因,当今学生用的教材系统性设计有问题,还是老师的教学方法问题或者基本功训练时间不够的问题,还是教学内容设计不符合规律!答案视乎不是这么简单,为什么社会进步了,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学校反而显得落后了?为什么现在的教育体系不能像过去那样,让家长不操心且放心、让孩子专注真正学到需要本领

如果现在的学校能像过去那样高效,家长根本不需要额外操心。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学校应该如何改革,才能让家长不操心且真正放心?

1. 为什么社会进步了,学校却视乎落后了

1)教育目标变了,但教学方法没跟上  

过去:教育目标明确——“识字、算数、写通顺文章,方法简单粗暴(抄写、背诵、反复练习)。  现在:教育目标更高大上”——“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素质教育,但很多老师仍然用老方法教新内容,导致既没练好基本功,也没培养出创造力

2)老师权威下降,管理难度增加  

过去:老师可以严格管教,家长完全支持,不听话的学生会被惩戒。  

现在:老师怕被投诉,不敢管太严,导致课堂纪律松散,教学效率降低。

3)学校承担了太多非教学任务  

过去:老师主要任务就是教书。  

现在:老师要应付安全检查、心理健康教育、行政表格、家长沟通……真正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变少。

4)科技干扰学习,但学校和家庭没适应  

过去:学生放学后主要是写作业、看书,专注力强还要家庭劳动,如割草喂猪,放羊等力所能及的劳动  

现在:短视频、游戏、社交媒体泛滥,让孩子难以集中精力学习,但学校和家庭缺乏有效管理手段。

2.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让家长不操心且放心好学校

1)回归基本功优先

硬技能(写字、语法、计算),再谈创造力”“批判性思维

每天保证足够的训练量(如抄写、背诵、限时写作),像体育训练一样,形成肌肉记忆。

(2)老师有权威,敢管、会教

严格但不粗暴:课堂纪律严明,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会被纠正,而不是放任不管。  家长支持老师:学校明确告诉家长教学的事交给老师,减少家长干预教学。3)减少形式主义,专注教学  砍掉不必要的行政和各种没有必要活动任务,让老师把时间用在备课和批改作业上减少家长的工作量  不盲目追求创新课堂,先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适当运用多媒体,通常最基本的粉笔、画板、黑板等传统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4)适应现代挑战  严格手机使用管理:学生在校内禁用手机,避免对学习的干扰。  培养专注力:比如每天固定时间进行深度阅读写作训练并制定阅读内容和书籍,充分发挥图书馆或者阅览室作用

3. 如何改革,才能让家长更放心且不操心?

1)学校层面

恢复以练代讲模式:写作不是靠启发,而是靠反复写、反复改建立过关制:比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写作训练,否则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提供课后强化班:让跟不上的学生额外加练,而不是推给家长。

2)老师层面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不是所有老师都擅长教写作,学校应提供专项培训。让优秀教师带班:家长最信任的是严而有法的老师,而不是只会搞活动的老师。3)社会层面   减少对学校的非教学要求(如过多的检查、报表)或者与教学无关的各种形式主义考核 恢复尊师重教风气:让老师敢管,家长支持老师,而不是动不动投诉。对不合理的投诉采取公开制度。

4. 咋样建设让家长省心和社会满意的好学校   

过去的教育证明,只要学校严格、老师负责,家长根本不需要额外操心。  

现在的学校问题在于:教育目标追求过高学生管理太人性化、老师严格要求的手段被束缚。  

改革方向:回归基本功、强化训练、减少干扰、恢复教师权威。继承过去学校的传统优秀做法。  

如果学校能做到这些,家长自然可以像过去一样,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而不是把家长被迫变成家庭教师让家长把主要精力贡献给自己的工作、事业和社会发展  社会在进步,学校教育业不能落后,学校应该教会学生写字,会算算术,这应该是最基本要求学校的目标就是要一个不懂事、爱玩耍的学生,培养成变品学兼优、心智健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现代学校都应该成为让家长“省心”和社会满意的好学校。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13711-1493167.html

上一篇:一天赞扬别人至少三次,用真诚与智慧之火点亮说话艺术
收藏 IP: 111.18.142.*| 热度|

3 李志林 王涛 张建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5 1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