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Fucw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ingFucwu

博文

从谈判桌到图书馆大厅:Orbis Cascade Alliance 工作坊与华盛顿大学参访记

已有 504 次阅读 2025-7-10 09:0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本周,我在西雅图参加了由 Orbis Cascade Alliance 为其理事成员举办的线下工作坊,主题聚焦“谈判技巧与集体协商”(Negotiation Skills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这是一场为期一天的深度培训,由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 Theo Myhre 主讲,地点设在华盛顿大学本科生图书馆(Undergraduate Library)。

作为联盟理事成员之一,我有幸与来自太平洋西北各高校图书馆的馆长们共聚一堂,围绕数据库采购、合同谈判、集体代表策略等关键议题展开研讨与演练。Myhre 教授引导我们区分 “立场”(positions)与“利益”(interests),理解 合作盈余(cooperative surplus) 与 谈判路径中的影响因素(impacts along the negotiation path),并深入探讨如何在谈判中设定目标(goals)、厘清优先级(priorities)、避免谈判僵局(impasse),乃至在必要时推动联盟整体退出(如加州大学系统与 Elsevier 的案例)。

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环节是教授提出:“你想通过谈判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将合同谈判从表面的价格博弈拉回到图书馆服务的根本价值上。例如,我所在机构希望在数据库采购中降低成本,是因为图书馆的资源预算直接受到校方财务办公室设定的支出阈值约束,而这一预算来自于校方对捐赠基金的年度分配。我们不能只是“想要便宜点”,而是必须确保在不牺牲内容访问权的前提下,维持可持续的资源采购结构。


🏛 图书馆空间与服务的灵感启发

工作坊结束后,我顺道参观了华盛顿大学的主图书馆:Suzzallo and Allen Libraries。这座图书馆素有“学术教堂”之称,主阅览厅采用哥特式高拱穹顶设计,拱形木梁与铅玻璃窗将自然光引入书桌之间,营造出一种肃穆而专注的阅读氛围。空间上,它既保留了对沉浸式学术体验的尊重,又融入数字人文实验室、协作学习区与展览空间等功能性区域,充分体现了高校图书馆在支持研究、教学与社群方面的多元定位。

作为图书馆管理者,这次空间参访对我也有所启发。面对学生使用习惯与教学支持需求的不断变化,图书馆不再是“静态藏书空间”,而应成为“动态服务生态”。我们需要跳脱物理空间的陈旧定义,思考服务策略、数据分析与用户参与度之间的深度整合。


🍲 最后的温柔一刀:川味晚餐

走出图书馆已近傍晚,我在45街上一家川菜馆简单吃了晚饭。点了川味排骨、鱼香茄子和干煸豆角——三道家常却不失风味的菜品,酱香四溢、麻辣得宜,在西雅图潮湿清冷的空气中格外提神。经过一整天的理论学习与案例演练,这顿饭让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安心感。或许正如今天反复强调的:谈判不只是技巧的博弈,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妥协。而我们图书馆人,终究是在为“人”提供服务。


✍️ 明日预告:Council 全体会议继续进行

明后两天将继续参加 Orbis Cascade Alliance 的线下理事会会议,议程涵盖联盟预算策略、新平台试点、区域资源共享模型评估等。期待与更多同仁面对面交流,并将今日所学应用于更大的协作场景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16383-1493107.html

上一篇:在Costco美食广场,8美元喂饱三个人:一种简单的幸福
下一篇:从“网吧模式”到BYOD:图书馆桌面计算机的未来在哪里?
收藏 IP: 166.198.252.*| 热度|

2 王涛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1 2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