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征记》是多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三卷。200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印刷要到2015年)。《野葫芦引》系列另三卷《南渡记)》《东藏记》《北归记》都看过,最后一卷显著胜过前面两卷,虽然那两卷获茅盾文学奖。找到两者中间的《西征记》看看。与《北归记》类似,孟灵己成为主人公。故事发生在1942年到1945年之间。日军从缅甸进攻云南。青年人包括在读大学生应征入伍,西征迎战。后来战争形式变化,西征也是大反攻的开始。
小说情节主线是在读大学生从军西征缅甸。大四学生都征召入伍,否则不准毕业。明伦大学数学系低年级学生孟灵己自愿报名参加远征军从事医护工作,与她在一起的还有同是明伦大学教授女儿的李之薇。孟灵己的表兄国军将军之子严颖书已经在军中,是医疗管理军官。另一位表兄澹台玮是大三学生因学业优秀跳级到大四自愿从军,担任翻译官。孟灵己的数学系学长冷若安也担任远征军翻译官。澹台玮战场捐躯,他父母是技术官员似乎暗中给他争取了不去前线的机会,但他拒绝了。最后任务也是代替有病的同事。这真是让人感到冥冥中的命运无法抗拒。孟灵己可得严颖书关照留在后方但她主动去前线。行军途中一度掉队,算是冷若安带她归队。严颖书开始与李之薇恋爱。严颖书的妹妹严慧书对孟灵己的男朋友有好感,而冷若安对孟灵己有好感。
小说对于正面战场的描写既在情理之中,也在预料之中。总体上与我在阅读基础上的想象一致,既有爱国热血,也有贪污腐化。就书中人物而言,孟灵己等从军经历,让年轻人更理智更现实。“战地黄花分外香”。平日在书斋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现实中就可能一筹莫展。“只是不明白,不明白战争,不明白生和死,生和死交织成一张密网,把人罩得透不过气来。没有人能逃脱这张网。(p. 213)”当然,理想还应该有。书中引用麦克阿瑟演讲,“从流血和残杀的过程中,重新建立依赖和理解的世界,以期完成人类之尊严和所渴望的自由、宽恕和正义。(p. 274)”我深以为然。理想之外,也需要勇气,特别是在身处绝境之时。有时候,逃避不仅可耻,而且无用。如某位法国哲人所谓,On rencontre sa destinée souvent par des chemins que l’on prend pour l’éviter.就是《功夫熊猫》中的台词,One often meets hi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
小说中关于大学的描写很少。教师中写到了尤甲仁和姚秋尔夫妇。在结尾教授们准备北归时,“刻薄巷中的尤甲仁夫妇早有离开昆明之意,起先因战局严峻,想要逃避,后来见滇西反攻胜利,便又留下。……尤、姚二人在大学中人缘很差,他们自视甚高,常对别人做出点评,难免得罪人。(p. 320)”两位与孟弗之夫人寥寥数语,仍是互相维护,琴瑟和谐,又在处理家具时,让他们表现得斤斤计较。仍然是有文化的庸俗,但不像前两卷那样刻薄。学生方面,在开篇个别学生包括有才气的(被认为原型是沈从文,虽然沈在西南联大是教师不是学生)不愿意被征召入伍,宁可肄业。另外,有位神乎其技的游击队队长的话,或许可以代表当时社会公众对教授的看法。“教授们都像天上的星和深水里的鱼一样,跟我们完全是两回事。(p. 217)”
作者宗璞,本名冯钟璞。1928年在北京出生,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被分配至政务院宗教事务处工作。1954年到1957年,先后就职于全国文联研究部和《文艺报》报社,随后下放河北农村。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任评论组组长。1981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室工作,任副研究员,直至1988年退休。除短篇小说和散文外,作者有写知识分子的中篇小说《三生石》、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1987)》《东藏记(2001)》《西征记(2009)》《北归记(2019)》)和《接引葫芦(2019)》。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下):心界》
红尘染尽春衫色—学界小说丛谈之《女招商局长》(学界故事部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8 0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