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网站近期发布了“2023年度高校图书馆基本数据排行榜”。迄今为止,笔者认为,高校图工委每年发布的调查数据及相关统计与分析是最为权威的,瑕不掩瑜,具有较高参考价值。2025年6月14日我花了一些时间和精力进行“观察”,我重点关注人力资源方面,有所思考。
“2023 年 1301 所高校图书馆在编职工人数统计表“,30人以上馆434家。50人以上馆196家(其中100人以上馆22家,TOP3为:吉林大学267人;中山大学199人;北京大学(含医学部)186人;上海交通大学181人;山东大学180人)。
“2023 年 1250 所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统计表“,3万平米以上的高校馆有438家(其中5万平米以上的146家)。10万平米以上的已有12家,TOP5为:中山大学17.966;山东大学13.556;浙江大学12.8722;华南师范大学11.1。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11.1万平米,在编职工80人。
1301 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 2023 年度在编工作人员人数的有效数据,约为 35593 人,馆均 27. 4 人(2022年 28. 6 人)。 在编工作人员的中位值为 19 人( 2022 年 20人),众值落在 10 和 11 两个数值上,平均值标准误为0. 7 人,标准差为 25. 7 人(2022 年 27. 7 人),较上一年的离散度进一步收敛。在编工作人员馆均值各年度变化趋势(2010年为50,2014年为40.3,2020年为31.8,2023年为27.4)。
近期确实有不少馆在招博士,可谓求贤若渴。当前可能确实博士多,好多博士找不到称心的工作,愿意到高校。高校方面,有各种现实需求,比如提高专任教师博士比。博士家属,好些为硕士(甚至有博士学位),也不考虑安排家属,个别特需人才除外。这几年,高校馆减人确实减得厉害(高校其他一些业务职能部门人数一样在减少)。确实是这个问题。精简的是非教师系列的。在当前的环境下,倘若图书馆能继续作为引进人才配偶安置处所,对于学校的发展,很可能是有利的。只是可能因为顶不住各方压力,搞“一刀切“。各种原因,想进学校的人真不少。我粗略接触过。高校好些情况,家家大同小异。图书馆的当前的工作人员,不少馆估计有大半(配偶或直系亲属是学校职工)。当前的状态确实是比较尴尬的。图情博士,我观察了,只有个别是想过选择图书馆的。对于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博士来了干什么,毫无准备。
高校图书馆接下来怎么转?现实问题挺多。大馆有一个问题是运行费,水电、燃气费用的开支不小。刚瞅了一眼统计表,3万平米以上的高校馆有438家(其中5万平米以上的146家)。10万平米以上的已有12家。当前好些馆是在使劲抠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凡事过犹不及,也许高校图书馆及其利益相关者是时候“好好想想”。
延伸阅读:
[1] 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
2023年度高校图书馆基本数据排行榜.http://scal.edu.cn/tjpg/202505220350 2025年5月22日发布
1-2023年1301所高校图书馆在编职工人数统计表.pdf
2-2023年1250所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统计表.pdf
3-2023年1190所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费统计表.pdf
4-2023年1230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购置费统计表.pdf
5-2023年1224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费统计表.pdf
6-2023年1224所高校图书馆年度总经费统计表.pdf
注:数据出自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为各馆自报,提取截止日为 2024 年 7 月 20 日。版权归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有。
2023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http://scal.edu.cn/tjpg/2025041504482025年4月15日发布
[2]吴汉华,王波.2023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基本统计数据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5,43(02):103-114.
摘要:利用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事实数据库各馆自报数据,系统揭示中国高校图书馆基本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网站中系统收集了1323所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包含5个主要维度的指标,有些维度下面还涉及一些子维度的指标。分析显示:2023年,高校图书馆总经费与文献资源购置费馆均值较上年度有一定幅度增长,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馆均值为212.6万元,较上年度有较大幅度增长,电子资源购置费馆均值为384.2万元,较上年度有所增长。馆均面积为2.71万平方米,较上年度略有增长。馆长职称以正高与副高为主,在编工作人员馆均值为27.4人,继续呈下降趋势。在编工作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提升明显,博士与硕士学位工作人员数量持续增长,29岁及以下在编工作人员仅占3.8%,馆均1.05人。合同制人员馆均值略升,临时工馆均值下降,勤工助学人员馆均值有所增加。资源利用率较上年度有所上升,馆均书刊外借量4.5万册次。馆均纸质图书累积量142.8万册,馆均古籍累积量为4.89万册,全国本科高校图书馆古籍总量1443.7万册以上。
1301 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 2023 年度在编工作人员人数的有效数据,约为 35593 人,馆均 27. 4 人(2022年 28. 6 人),据此推算全国高校图书馆在编工作人员总人数约为 84105 人(95%置信区间[79887 人,88323人])。 在编工作人员的中位值为 19 人( 2022 年 20人),众值落在 10 和 11 两个数值上,平均值标准误为0. 7 人,标准差为 25. 7 人(2022 年 27. 7 人),较上一年的离散度进一步收敛。 统计数据表明:高校图书馆在编工作人员的数量差异较大,在编人员的馆均人数较上年度减少,降幅明显,中位值较上年度有所降低,众值数值趋低,高校图书馆在编馆均人数继续减少。 在编工作人员馆均值各年度变化趋势(2010年为50,2014年为40.3,2020年为31.8,2023年为27.4)。 在编工作人员最多的是吉林大学图书馆,有 267 人,2022 年度309 人,较上一年度减少 35 人。 6 所高校图书馆的在编工作人员为 0,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图书馆、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图书馆、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图书馆、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图书馆、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图书馆。 经网上查询核验,上述 6所高校均为中外合作办学、独立学院或民办高校,故无事业编制图书馆员。 高校图书馆在编工作人员数量排名前 5 位的分别是:吉林大学图书 馆, 267 人(2022 年 309 人);中山大学图书馆,199 人( 2022 年205 人);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图书馆,186 人(2022 年190 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181 人( 2022 年 194人);山东大学图书馆,180 人(2022 年 195 人)。 上述图书馆的在编人员总量均呈下降态势,与馆均值变化趋势一致。(摘自:吴汉华,王波.2023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基本统计数据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5,43(02):103-114. )
[3]图谋.关于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思考.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84918.html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处境真是越来越糟糕,还不如“三后一帝(弟)”时期。考察高校图书馆史,图书馆作为教辅机构,她确实承担人员安置方面的作用。我这些年在试图做点工作,期待引起相关方面的关注与重视。实际表明,基本属于徒劳。个人还因此挨了不少骂,不少人将情绪通过评论方式宣泄。据悉,有高校馆仍在进一步“减员增效”,探索服务外包。我觉得有关举措,很大程度上属于迫不得已,权宜之计。不是盲目反对服务外包,但确实是需要综合权衡,且需要系统谋划,从长计议。笔者知道有的馆对一些成功案例,实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属于特殊情形、特事特办,并不具备普遍意义,并不值得匆匆模仿。各校校情、各馆馆情不同,各自都在摸索适合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期待明天会更好!
[4] 图谋.关于高校教职工人力资源的思考.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71317.html
我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转向“普及化”与“终身化”,规模扩张需与质量提升、社会需求和技术变革协同。此外,受出生率下降影响,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22岁)将减少,倒逼高校转向质量竞争。未来十年,谁能平衡公平与卓越、本土化与全球化、人文精神与科技赋能,谁将在全球高等教育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高校教职工人力资源在未来十年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期待本文提供的“小数据“,有助于进一步关注与思考。
[5] 图谋摘编.综述摘要:2023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基本统计数据分析.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78334.html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研究与知识传播的重要基地,其建设与发展状况备受关注。吴汉华和王波(2025)基于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的自报数据,对2023年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本文通过综述该文章,旨在概括中国高校图书馆在经费、资源购置、馆舍面积、人力资源及馆藏资源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 2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