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生态文明建设插上《易经》传统智慧“翅膀”
姜文来
《易经》早已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我们生活各个方面,它居《六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研究《易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是厚植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根基。《易经》诞生于6000多年前,至今生生不息,它为中国及世界为人处世提供思想武器,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这宝贵的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挖掘《易经》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有利于筑牢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基础。
二是拓宽认识生态文明建设视角。《易经》主要阐述天道、地道和人道,天地人道作用于生态文明建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令人充满好奇,从《易经》的角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将传统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视角独特。
三是有利于建立人与生态文明建设合一的价值观。《易经》之理就是人要遵循天道地道,人要守正,慎始慎终,天人合一。将《易经》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对促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深远。
《易经》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十分密切
最近,笔者出版了《〈易经〉的智慧:人道与水道》一书,对水与《易经》的关系有较深入的了解。水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资源要素,现以水与《易经》的关系为例,说明《易经》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易经》与水高度关联。《易经·系辞》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是中国两幅非常神秘的图案,虽然在考古实践中暂时难以实证,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易经》与水之间存在非常神秘的关系。《易经》有八卦,分别是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艮,代表山;离,代表火;坎,代表水;兑,代表泽;巽,代表风。八卦与水有关的卦占了25%。由八卦构成的六十四卦中,其中坎、兑与其他组合有16卦,占总卦数的25%,可见《易经》与水高度关联,非常密切。
有观点认为,《易经》用“升”“晋”“豫”三卦把植物自然生长的土壤、光照和水分这3个环境条件描述得简洁精炼;《易经》卦爻辞以象征的笔法描绘了丰富的文化意象,水是其中的重要意象之一;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多种表意功能和特定的文化审美效应等。
《易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我们以“井”卦为例,简要阐述《易经》对水治理的启示。
井卦下巽上坎,巽为木,坎为水,木上有水,可以理解树木能汲取地下之水满足生长之需求,也可以理解为用木桶汲水,两者最终是将水从地下运上来供利用,这是井卦的卦象。井卦宗旨是阐述井之道,以井喻人。井德恒养万物,城邑可移井不可迁,井水取之不尽,水注不盈,不分贵贱,其德恒定高尚,人应该向井学其德。人修德如井,君子有中正之美德,尽其才尽其用,善始善终。怀才不遇,不利于社会稳定。君子为民鞠躬尽瘁,劝民互助。井卦对治水有重要启示。
一是水利为民。井卦给我们的启示是为民操劳,对于水利而言,就是水利为民。水利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人民之所想,人民之所需,水利都要在不破坏水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满足。如人民对防洪抗旱有安全要求,要求供水有安全保障,对粮食安全要维护,我们要全心全意地做好此项工作。不同阶段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不一样,面对水资源供给需求的变化,始终围绕着人民的需求发展水利,这既是水利发展的出发点,也是水利发展的归宿,要牢记在心中。
二是护地下水。井卦给我们的启示是修身养德,对水利而言就是保护好地下水。地下水保护好了,水井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地下水保护不好,水质被污染,水井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井德更难以持久稳定。目前,我国地下水保护存在一定问题,如过度地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水井干涸。由于地下水污染,导致部分水质不良、井水不甘甜、部分水井变咸(海水倒灌引发的)。表明我们对地下水保护出现了问题,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地保护地下水,让地下水持续地发挥作用,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三是水尽其用。井卦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尽其才,对水利而言就是水尽其用。我们不要浪费一滴水,要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循环用水或者多次利用都是水尽其用的重要形式,如生产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次投入生产生活之中,或者经过适当处理后改为他用,再次发挥其功能。水尽其用并不是尽可能开发利用,而是用到该用的地方,比如水资源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尽管没有直接用于生产生活,没有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其作用是巨大的。要理解好用的内涵,不仅仅是生产生活之用,还包括生态之用,甚至还包括为下一代储备之用等。
四是与水为善。井卦给我们的启示是与人为善,对水利而言就是与水为善。水利人,上善若水,给我们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知恩图报,要与水为善。人的行为要主动利水,建立人水互利互养体系,树立人与水生命共同体理念,相互支持。彻底改变只向水索取缺乏回报的掠夺性开发利用模式,建立新型人水共同繁荣的新格局,人人“利水”,形成“利水型社会”,让世界更加美好。
基于《易经》智慧的生态文明建设之道
生态文明建设之道就是尊重顺应生态文明建设规律。《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易经》说:“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此道指事理、规律。以水为例,水道指水的本性,以及人与水和谐相处之道,《易经》之水道就是在《易经》指导下,人如何尊重水性,如何与水和谐相处之道。水道是在遵循天道、地道基础上融合人道,如何与水和谐相处之道。水道的重点是遵循水的本性,在处理与水关系时,应将尊重水本性放在首位,在顺水性基础上结合人道进行综合处理。水道是新的人水合一的水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人与水打交道的高超智慧,具有中国特色。
《易经》主要揭示天道、地道和人道,其体现在六十四卦和“十翼”之中。将《易经》之理应用到水领域,通过“易—水”融合,阐述六十四卦中每一卦对水的启示,这些启示的集合形成了“易—水思想库”,即《易经》之水道构成。水道给水安上了《易经》的“翅膀”,为我们认识水、与水和谐相处提供了独特的中国智慧。
《易经》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将其智慧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相处的智慧,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插上《易经》的翅膀,让传统的智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别具中国特色。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日期:2025年05月28 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9 1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