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去年年底,为制作三维自由精密定位钻切机,在钻钢板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用电钻按顺时针方向(左旋)正在钻一个孔时,附近10厘米远处的另一个已钻穿的孔内的水携带浮屑也在按顺时针方向(左旋)旋转。它们之间并没有液体流动,导致另一个孔内水按同手性旋流的原因是啥?只能是钻头朝外传播的旋转振动波(我称之为旋振波),即钻头输入的旋转振动能量通过钢板介质点阵朝周围区域传播。这种旋振波比一般振动波更复杂。在没有流体流动的情况,旋转能量是通过介质点阵之间的局域相互作用(比如电磁力、引力)而传播出去的呢?旋振波应该是自然界内许多介质系统内各隔离单元相互作用、并逐渐演变为同向旋转状态的一种通常形式,即介质系统通过旋振波可实现全域同态共振。
如果钢板换成宇宙虚空介质,钻头换成星系核,那么旋振波就该对应引力波。天体同向旋转,通过虚空介质,牵动另一个天体同向旋转。比如星系,无论是涡旋星系,还是椭圆星系、棒旋星系,本质上其内的恒星旋流形式都是中央超级黑洞引力波的旋振结果,恒星好似钢板钻孔内的浮屑也随之旋流。若以宇宙大尺度结构内的要素为例,宇宙虚空涡管内的星系自旋方向通过引力波共振可逐渐趋同,沿同一轴向大致平行排列而形成宇宙网丝。而且,宇宙网丝作为粗大的星系涡管,本身也在自旋,犹如天纲巨绳,维持着恢恢天网。
另一方面,不断自旋的宇宙网丝犹如一根超级钻头(比星系核更强大),它通过虚空旋振波(不通过介质流动)可在更宏大的宇宙空间内产生形成更多的同向涡旋单元(比如新生星系)。宇宙网丝周围的强大引力场将这些新生星系逐渐拉近,并沿网丝周围巨大的涡流面逐渐接近网丝轴心,最后与丝内星系发生碰撞合并,形成更大质量黑洞主宰的星系。这就是宇宙网丝增长过程。注意,网丝内星系是趋于平行排列(同旋向),网丝周围附近的星系是趋于垂直排列(异向排列);前者通过局域引力波形成,后者通过全域旋振波形成。由此,通过构想出“星系涡管通过其周围的星系涡流层进行增生(二者大值垂直)”场景,我大致想通了过去相互矛盾的星系旋向问题。
钢板钻孔与星系旋转,二者有天壤之别,但或许具有相同形式的旋振波牵动旋转模式。因境况不佳,心情不适,我暂无法去深究,留待高人注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9 0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