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an6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yan66

博文

电化学合成明星电极--RVC | 乐研试剂干货分享

已有 76 次阅读 2025-5-13 13:5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新能源与环保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网状玻璃碳(Reticulated Vitreous Carbon, RVC)电极凭借其独特的性能,正在成为电化学领域的“明星材料”。

RVC是一种三维网状多孔材料,孔隙率高达90%-97%,密度仅0.03g/cm³,兼具轻质、高比表面积(加速热传递与反应效率)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其技术优势包括:

1.低热阻与高导电性:适用于相变材料(PCM)耦合,提升电池热管理效率。

2.耐腐蚀性:对酸、碱及有机溶剂惰性,在高温或腐蚀性环境中仍保持结构强度。

3.低流体阻力:多孔结构减少流动阻力,适合高电流密度场景

 

Section.01有机电合成:从实验室突破到工业化潜力1. 低成本替代贵金属电极

Phil S. Baran实验室采用RVC电极替代传统铂/金电极,成功实现烯丙位C-H键的直接电化学氧化,产率稳定且成本降低超80%。相比石墨电极,RVC因无吸附效应,反应回收率提升显著。

 

RVC参与的电化学合成应用:

A.Science:百年反应Kolbe偶联的“简单”创新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Yu Kawamata和Phil S. Baran等研究者利用波形控制的电合成技术,为Kolbe偶联反应长期以来的局限性提供了简单易操作的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只需将电位波形从经典直流转换为快速交替极性,就可使Kolbe偶联反应兼容此前难以兼容的多种官能团,并且可使用廉价、可持续的碳基电极(无定形碳)值的分子,包括非天然氨基酸和聚合物构建砌块等(Science, 2023, 380, 81-87. )。

图片

 

B.Science:萜烯合成,有电就行

Phil S. Baran教授团队与康奈尔大学Héctor D. Abruña和犹他大学Scott L. Anderson等研究者合作,将电化学偶联用于萜烯的模块化合成。他们利用银纳米粒子修饰的电极,通过镍催化的电化学sp2-sp3脱羧偶联反应,实现了从简单模块化合成砌块到萜烯天然产物和复杂多烯的组装。该策略不仅减少了保护基的操作、官能团相互转化(和氧化还原步骤,而且还实现了13种复杂萜烯天然产物的规模化合成(Science, 2022, 375, 745-752. )。

图片

 

C.Science:金属催化与电化学双剑合璧高效合成邻二胺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林松教授团队结合过渡金属催化体系与电化学过程,首先将烯烃转化为邻二叠氮化物,该中间体经过简单的还原操作便可得到邻二胺目标产物。反应中使用廉价易得的MnBr2•4H2O作为催化剂,NaN3用作氮源,通过简单搭建碳阳极与铂阴极电解装置,可以促使一系列烯烃发生高效转化(Science, 2017, 357, 575)。

图片

2. 绿色合成新策略

在酯类化合物合成中,RVC/Pt电极组合(电流密度10mA/cm²)以92%的高产率实现芳香醛与脂肪醇的氧化酯化,无需外源氧化剂或惰性气体保护,为绿色化学提供范例。

3. 标准化设备推动普及

RVC因其三维结构适配高电阻有机溶剂体系,显著降低欧姆损耗,提升工业放大可行性。

 

Section.02能源存储与转化:电池技术的革新1. 铅酸电池

RVC/Pb电极通过三维碳网格优化活性物质分布,使负极和正极的电荷密度分别提升至145 Ah/kg和175 Ah/kg,较传统电极提高约20%。

2. 锂电池与燃料电池

作为多孔电极或集流体,RVC可提升活性物质负载量,改善离子传输效率。

图片

 

 Section.03

环境治理:重金属回收与废水处理

1. 重金属离子高效去除

汞涂层RVC电极通过阳极溶出伏安法,可检测低至5×10⁻⁶ M的铅、镉等离子。

30 PPI RVC电极在-0.90V电位下,对镉的去除效率达96%,电流效率45%,为低浓度废水处理提供经济方案.

 

2. 有机污染物降解

RVC/PbO₂三维电极在流式反应器中处理活性蓝19染料,脱色速率比平板电极快3倍,尤其在60 PPI孔隙率下沉积均匀性最佳。

 

乐研进口RVC电极

图片

乐研编号:1903933

玻璃态碳-3000C-泡沫-C

图片

其他电极产品:

图片

20250403公众号-大文-流式凋亡--程宏雅_02.jpg

20250403公众号-大文-流式凋亡--程宏雅_03.jpg

20250403公众号-大文-流式凋亡--程宏雅_04.jpg

20250403公众号-大文-流式凋亡--程宏雅_05.jpg

20250403公众号-大文-流式凋亡--程宏雅_06.jpg

20250403公众号-大文-流式凋亡--程宏雅_07.jpg

 

 

乐研的所有产品仅用作科学研究,我们不为任何个人用途提供产品和服务。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3934-1485538.html

上一篇:PROTAC连接子设计的革命性突破:氮杂环的机遇与挑战 | 乐研试剂
下一篇:南方科技大学Science! 自由基不对称催化新突破 | 乐研试剂
收藏 IP: 223.167.2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4 1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