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3-IBM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oqiao1980 努力揭开更多原子核的秘密

博文

通往诺贝尔奖之路

已有 1208 次阅读 2024-8-24 15:40 |个人分类:我思故我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以后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什么研究,真是越来越难以预测了。虽然还有几个工作是公认的应该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但是值得授予该奖的研究正在变得越来越少。过去的一百多年,是物理学疯狂大爆发的年代,(一百年前,以及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都完美的错过了)出现了历史上最有成就的研究,最好的研究堪比牛顿提出引力定律。

    这就导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直坚持最好的标准,虽然偶尔的确有一些争议,但是整体上看权威性不容置疑。这样的一个最好的标准,真是不知道以后将会如何维持。

    过去的24年,和一百年前的24年,真是有些差的太多。真正只属于本世纪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能就几个,比如石墨烯的发现,其它的都是2000年以前发现的,或者就开始研究的。物理学的大衰亡,已经是明眼可见的事实。如果诺贝尔物理学奖每年都发,就必然会降低要求。不但像量子力学诞生这样无与伦比的成就看不到了,(民科肯定不会这么想)可能像超导机制的发现这样的成就也非常少了。

    科学必须带来真实,这是基本的要求。一方面建立的理论的正确性已经被大量的实验所验证,(当然民科可能不在乎这些)一方面实验已经越来越难做了,而且理论有可能也会变得极其复杂。

     物理学研究按照尺度,分为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宏观物理、原子物理和激光操控、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五个主要的层次。每一个层次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很难看到新的可能性。当下最严重的方面,就是粒子物理,多年来已经没有什么真正有意义的发现。这个领域已经充斥了大量的新想法,但是无法证实,而且从当前来看,被证实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

     原子物理层次是当前的热点,属于量子技术的发展,但是前景如何,也很难达成一致。凝聚态物理属于原子物理的集体层面,虽然问题很多,但是也是陷入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复杂之中。比如高温超导,多年来花了很多钱,也没找到什么真正有价值的结果。(发了一大堆Natue、Science的文章)宏观物理几乎都是老问题,有人研究也几乎很少了。宇宙学和粒子物理一样,能确定的也已经确定了,确定不了的似乎也确定不了了,大量的猜想充斥着这个研究领域,似乎只剩下发表文章了。

     就是没有新的。没有新的,还叫科学么?文章里的东西都是已经知道的,那做研究的意义在哪里呢?

     虽然我研究物理,但是物理真的没有什么可发展的话,也就应该真的消失了。可能连带着诺贝尔物理学奖到时候也可以取消了。

     整个领域真的是看不到太多的突破。粒子物理和宇宙学,可能陷入了错误的方向,这导致整个领域,可能都找不到以后的方向了。不知道正确是什么样子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寻找,花的钱越来越多,出来的成果只是一堆文章,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科幻。

     核物理已经是一个古老的研究领域了,过去的二十年也到了最后的阶段了。核物理可以看成原子核层面的凝聚态物理,原子核或者核物质、中子星,都是核子通过核力凝聚而成。

     可以肯定这个领域还会有些新的发展,但是也已经步入最后的阶段。这个领域肯定很难,很多问题还没有理解,比如量子色动力学的色禁闭,以及导致的结果。有些问题真的很难,什么时候能解决都无法预测。

     关键是新的,可能真的要没有了。除非真的出现传说中的点金石,否则整个物理的衰亡几乎是已经不可逆转了。

     这真的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

     有人会奇怪,物理要结束了,但是为什么文章越来越多?这其实很正常,看看初高中物理的习题越来越多,都是一个道理。

     Cd疑难的发现,开始让我们意识到现有的核结构领域的观念是不足的。但是这是没有道理的。就和开普勒发现行星的轨道是椭圆一样,怎么看都是让人无法理解的。开普勒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间,也没有找回自己的欠款。

     以后这种遗憾可能不会再出现了,因为这种伟大发现可能也不会出现了。

     研究者对于Cd疑难的态度让人难以理解,因为几乎没有人认为,这个实验是和以前的理论冲突的。虽然都知道,以前的理论必然会出现球形核,而Cd疑难否定了球形核,但是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在意。更多人关心的,只是下个月该写一篇什么文章。

     核物理这个领域,连年轻人都已经不多了。

     关键是写文章,不要去考虑里边的物理,那有什么意义呢?而且真的有物理么?

     是的,我也可以写文章了,而且会有很多文章,所以为什么要关心里边的东西呢?

     如果真的意外重生到大学,我一定不会再读研究生,哪怕我知道自己会做出新的研究,但是我会去一个高中当一个物理老师,那难道不也是我的最爱么?教教学生,轻松愉快,我的父亲也许不会早早的就去世了。

     命运没有抛弃我,在我三番五次的遭受各种苦难以后,连命运都看不下去了,给了我一个安慰奖。

    我发现了SU3-IBM。实际上,整个核结构的研究者,都依然不相信我的想法。只是我的理论和实验拟合很好,也就没有办法,文章就接受了。

     就好像爱因斯坦提出他的光电效应理论,我都很好奇,这个文章怎么能发表出来呢?如果是今天投到PRL上,连送审都不会有。在很多年,没有人相信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的,虽然这个理论简明的解释了光电效应。因为它没有道理。

     科学的进步,真理很多的时候都是偶然出现的,没有什么道理。

     经过五年的反复验证,我开始相信,百分百的信心,SU3-IBM是正确的描述原子核低能激发的理论。但是在别人的眼里,这个SU3-IBM就是众多的IBM的推广模型之一,解释了一些现象,但是这些现象真的稀奇么?不就是一些现象么?

     别的核结构的模型,也能解释很多现象,不都一样么?

     我相信,Cd疑难引向了一个新的世界,可能是最后不多的通往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道路之一。因为它是新的。按照当前的情况,诺贝尔物理学奖再过个三四十年,就可以停止颁发了。

     SU3-IBM指向了原子核中的色禁闭,也就是说,原子核中的核子不是真正的白色的。这几乎是必然的,因为如果是白色,也不可能有核力。不管考虑了什么机制,核子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被量子色动力学所支配的。为了实现色禁闭,原子核中的高能、低能各部分,必然会合作起来,使得原子核是白色的。

     这样的可能性,实际上已经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但是核结构、核力和高能核物理的现象,似乎是分开的,彼此不是那么的了解。Cd疑难,本质上就是原子核中核子的介质修正效应,而这种修正效应,与色禁闭有关,与量子色动力学有关,与SU(3)对称性有关。

     当去年我第一次考虑到这种可能的时候,我自己都感觉到荒谬。而现在,我觉得有了七分的把握。

     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子核中,低能和高能相关的直接证据,找到了这就必然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就。(完全没有被当下的核结构研究所包括的部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空荡荡的。因为我已经没有能力再继续做下去了。

     我能够走到今天,连我自己都觉得是个奇迹。

     我自己已经知足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01-1447990.html

上一篇:科学必须带来真理
下一篇:原子核领域的诺贝尔奖之路
收藏 IP: 111.27.171.*| 热度|

20 杨正瓴 王从彦 宁利中 刘跃 刘进平 郑永军 高宏 钟炳 刘德力 刘全慧 崔锦华 刘炜 马丽丹 陶勇 朱林 聂广 晏成和 汪运山 朱爱军 杨学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7 1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