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完了《谗书》,罗隐继续走他的科考路。
有的资料说,咸通九年(868年),罗隐北上河间府(今河北沧州市及周边),通过了府试,再次取得进士试的资格——罗隐每次都能顺利通过府试,并取得乡贡资格。但是第七次进士考试,因为遇上战乱而缺席了。
也有资料说,咸通九年,罗隐在苏州、越州等地,遇上庞勋(?-869)率领的桂林戍卒起义,聚众至万人,攻泗、濠等州,断江淮粮道,攻战至徐州,直至第二年才战败,投水而死。因为这场战乱,罗隐未能进京赴咸通十年的春试。
罗隐有一首诗,题为《人日新安道中见梅花》,并自己加了备注:其年以徐寇停举。应该就是指的兵锋抵达了徐州的庞勋起义。
其诗云:“长途酒醒腊春寒,嫩蕊香英扑马鞍。不上寿阳公主面,怜君开得却无端。”
旅途之中,送别时喝的酒已经醒了,时当腊月,冬将尽春将来,但天气依然寒冷。在马上望见山道两旁盛放的梅花,花香扑面而来。当年寿阳公主以梅花为额头妆饰,世间女子争相仿效,又流传至今,人称“梅花妆”。可怜你盛开了却无人来欣赏。
罗隐感慨山道上寂寞开放的梅花,何尝不是在感慨他自己?
总而言之,罗隐是错过了一次进士考试。
然后罗隐又落榜一次,中间还有一年,不知是何缘故,停了一次进士考试。
于是他的乡贡资格又失效了。
咸通十一年(870年)夏秋,罗隐在河中府(今山西蒲津)参加秋试取解,再次取得进士考试资格。
咸通十二年(871年)春的进士试,罗隐又一次落榜,已经考上进士的朋友刘赞,写信劝他换条路试试,随信附了一首《赠罗隐》:“人皆言子屈,独我谓君非。明主既难谒,青山何不归。年虚侵雪鬓,尘枉污麻衣。自古逃名者,至今名岂微。”
人人都说,你落榜是屈才了,我却认为这是你自己的路没走对。既然难以谒见明主——这里委婉了一下,说的是上天无门、见不到明君,实际上是在说,长安城里这位不是能够赏识提拔你的明主。
不能见明主,何不归隐于家乡的青山之中?以免年华虚度、白了头发,红尘浊气,染污了麻衣。自古以来,那些逃避世俗名利的隐士们,直至今日,仍然美名流传。
刘赞劝罗隐去当隐士,婉转地说,隐士也能很有名气。
很怀疑,刘赞是不是想劝罗隐,先去隐居几年,用隐士的高人气质,洗一洗世人眼中罗隐的毒舌形象,然后再来参加进士考试。
而且,隐士名气够大的话,还可以走一走终南捷径,直接被征召入仕。
罗隐听劝,换条路试试。
不过不是去当隐士,而是上书湖南观察使于瑰求职。
在唐代,很多考不上进士的士子,或者是通不过吏部试的进士,都会往各地节度使、观察使的幕府中去求职。
罗隐的名气够大,当年夏天,于瑰便给了他衡阳(今湖南衡阳)县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的职位。
不过罗隐十月份就请假回乡,变相辞职了。
东归途中,罗隐遇到了十几年前结识的一位歌妓云英。
当年他初次赴举,路过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结识了隶属乐籍、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十余年后,再次相逢,云英仍旧隶属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免感慨,云英也很感慨,因为罗隐仍然未曾考中进士,还是一介布衣。
罗隐由此写下了《赠妓云英》:“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钟陵一别,十余年过去,如今又见到云英你能做掌上舞的轻盈身姿。我未曾考中进士,你也未能脱籍嫁人,可能我们两个都技不如人吧。
自嘲之中,无限辛酸。
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滋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