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ucation 哲学,教育,计算机,金融工程。不分文理工科。

博文

高材生去不去偏远地区都有人反对

已有 594 次阅读 2024-6-9 16:35 |个人分类:科学网大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先介绍最近新闻事件的背景,再分析原因。

一.  斯坦福的博士去偏远地区遭到吐槽

坦福大学博士入职皖北乡镇公务员,这名博士本科毕业于中科大物理系,获得过郭沫若奖学金,该奖是中科大给本科生的最高奖励,该博士在这个位置上显然受教育程度溢出【1】,网络舆论普遍认为大材小用了,按照这样的逻辑,高材生不去偏远地区网友就会支持?不然,网络上仍然一片反对,见下文。

 

二. 武大的硕士不去偏远地区也遭到吐槽

    2024年5月29日消息,在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网络小作文里,武汉大学德国文学专业研究生顾某对选调分配的地点——甘肃嘉峪关不是很满意。 “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等表述也引发网络指责【2】.

                                                                                                                          

 三.   为什么高材生去不去偏远地区都有人反对

一方面,武大女硕士不去的那个地方偏远是相对而言的,她去当公务员,也不是一般人有资格去的,那么多失业的人,骑手,倾向于认为当偏远地区的公务员不亏。而武大硕士的傲骄难免让这些人觉得她矫情。 

另一方面,大学的毕业生,一般还是能出国或到大城市,以及专业对口,这些人以及大城市的居民,眼界比较高,倾向于认为去偏远地区当公务员也亏。 

  小城市的公务员,比上不足比下又有余,社会地位大体处在国人的中等偏上位置,因为不同位置的人有不同的立场观点,所以高材生去不去偏远地区必然都有相当多的人持反对意见,正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四.   高校对毕业生同时有两方面的要求

    高校的师生都知道,高校有个招生就业处,其任务是要招收各方面条件好的学生,并帮助毕业生达成最好的前途,比如进一线城市,进头部公司,获得各种学术帽子,各级领导头衔等等,就业成就对毕业生对学校都是光环,也有利于进一步招到好学生。 

   但是,国家有些基层岗位也需要高素质人才,高校有义务响应国家号召,所以高校和招生就业处对基层岗位的用人需求也得兼顾。 

    这名武大毕业生不谙世事,有点童言无忌,对引起如此广泛的争议恐怕始料未及。武大的勉励比较理性:“人生的路还有很长,希望这位同学经历此事件后,能真正成长、担当有为【3】。”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从不能左右自己毕业去向的角度说,这名武大硕士只是

          个普通人,甚至可以说属于小人物,她去不去嘉峪关也和别人没什么关系。

          而之所以能引起全网热议, 是因为这件事关系到了教育,就业, 编制等社会热点

           话题。       

                                                                                         

【1】  对斯坦福大学博士上岸乡镇公务员的一些看法 (baidu.com)

【2】武大选调生不满嘉峪关事件_百度百科 (baidu.com)           

【3】武汉大学回应“选调生离职”事件:对嘉峪关产生不良影响表示遗憾 (baidu.com)         

     武汉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表示,已经关注到近期出现的嘉峪关选      调 生离职事件,对于事件对嘉峪关产生的不良影响表示遗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7101-1437464.html

上一篇: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收藏 IP: 223.72.88.*| 热度|

5 宁利中 孙南屏 郑永军 尤明庆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1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