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Op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Open

博文

专栏征稿 | 炮制对药食同源植物药效物质基础、体内过程和功效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已有 375 次阅读 2024-5-27 20:13 |个人分类:药食同源(英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炮制对药食同源植物药效物质基础、体内过程和功效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专栏主题

炮制对药食同源植物药效物质基础、体内过程和功效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Processing on Material Basis, in vivo Processes and Efficacy Activity of Food and Medicine Homology Plants

专栏主题

专栏诚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姜海教授为主编,江西中医药大学钟凌云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孙晓敏教授、河北中医药大学张丹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李伟东研究员、成都中医药大学章津铭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黄勤挽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李凯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曾春晖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窦志英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李哲副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李英鹏副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邱野副教授等,指导专栏选题策划、把关论文内容的创新性、前沿性、科学性,组织高质量研究性论文和能体现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性、评论性综述论文。

专栏介绍

药食同源植物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毒副作用小,应用前景广阔,现已扩展到食品、药品、保健品等多个领域。直接对其进行加工或提取其含有的有效成分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如蒸制、炒制等会影响药食同源植物的化学成分组成和比例,进而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动学过程,最终影响其功效活性。针对不同的药用或食用需求,选择适合的炮制加工方法,可以提高药食同源植物的实际应用效果。

本专栏将收集和总结炮制对药食同源植物药效物质基础、体内过程和功效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最新研究。收稿范围涵盖炮制方法、药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质量控制、结构转化、药动学、体内体外药理学,以及炮制对药食同源植物的潜在炮制机理(如外观性状、药性、化学成分组成和比例、功效活性、系统生物学水平的变化等)。

关键词:炮制、药效物质基础、药动学、功效活性、作用机理。

Food & Medicine Homology优势

1.开放获取(读者无限制免费访问,在SciOpen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3006-6867;

2.免费;

3.精准推送,参考效果好。

专栏主题

1.投稿网站为: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fmh

2.投稿截止日期:2025830

3.出版日期:2026130

4.为了确保所有稿件都能被正确识别并纳入本专栏,选择文章类型时请作者务必选择:Effect and Mechanism of Processing on Material Basis, in vivo Processes and Efficacy Activity of Food and Medicine Homology Plants.

专栏主编

2.jpg

姜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中药炮制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炮制学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中药炮制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指委下设中药炮制学课程联盟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化学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学会理事,中国中药协会人参属专委会理事,《世界中医药》杂志青年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函评专家,多本国际SCI期刊审稿人。多年来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长期从事中药炮制原理、炮制改性、炮制工艺标准化及炮制前后药效物质基础及功效活性改变研究。在炮制改性、增效、减毒方面不断守正创新,获得了较高的学术成果。近年来,积极参与并作为骨干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炮制学学科和黑龙江省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的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项,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项,共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100。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一等奖1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项,厅局级4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参编行业规划教材5部,出版专著2部。

3.jpg

钟凌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中药炮制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中药炮制特色技术传承、炮制工艺规范化、炮制机理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美国密西西比大学访问学者,发表论文210余篇。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全国高等学校《中药炮制学》课程联盟秘书长、国家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项目办主任和项目组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质量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30余项,包括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项国家中药标准化计划,1项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和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4.jpg

孙晓敏,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中医肾病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肾病、肾虚证与亚健康状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个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省市等各类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0.041;是全国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七批培养对象、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兼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二等奖各1项。个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省市等各类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6部。

5.jpg

张丹,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与炮制机理。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咨询专家,全国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药学会中药资源专委会委员,中草药杂志青年编委。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新时代“冀青之星”典型人物,石家庄市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1项,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6篇,其中SCI收录17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主持制定ISO中医药国际标准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道地药材团体标准3项。出版学术著作13部,其中主编副主编6部。

6.png

李伟东,研究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中药饮片质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机理及中药饮片质量分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iomaterials,Gut Microbes,Materials Today Bi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促进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

7.jpg

章津铭,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现代中药产业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药食同源中药活性组分高效递送技术研究,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四川省岐黄菁英人才等。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Acta Pharm Sin B、Theranostics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参编多部教材及专著,担任Chinese Chem Lett,Asian J Pharm Sci等学术期刊青年编委。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青年科技奖等。兼任世中联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8.jpg

黄勤挽,中共党员,中药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制剂系主任。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专家,宣汉县智力帮扶专家。长期从事中药炮制、中药制剂及川产道地中药材大品种开发研究工作。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黏膜修复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高等学校《中药炮制学》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中药炮制技术”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三区”科技人员。为国自然、博士后、四川省、重庆市、山东省、浙江省、广西省等项目评审专家,为Arabian Journal of Chemistry等期刊审稿专家。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中药标准化项目、国家中管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项目、教育部新教师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作为主编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省赛金奖。

9.jpg

李凯,博士,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主要从事中药饮片生熟异用炮制机理研究,主持立项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完成技术开发项目2项,在Phytomedicine、Food Function、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中草药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健康科技学会传统中药制剂与临方炮制副主任委员等。

10.jpg

曾春晖,教授,博士研究生,博士生导师。首届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炮制学》课程联盟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科学传播专家,美国麻州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现任药学院中药炮制学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原理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厅局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30多篇。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2部,参编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3部。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一项。

11.png

窦志英,教授,博导。天津中医药大学。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第四届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药炮制技术和机理以及中药药效成分和质量控制研究

12.jpg

李哲,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药学博士,中华中医药学会2020-2022年度青年托举人才、江西省杰青。致力于中药粒子设计与粉体改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江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各9项,与企业签订横向课题1项(65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药学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等本领域专业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9篇,其中SCI1区14篇、2区11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授权发明3项。担任世界中联中药药剂专委会理事、中国医学-食疗整合联盟理事、中国中药协会中药产品开发与培育专委会委员、江西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Chinese Herbal Medicines青年编委(SCI)、《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青年编委等。获得全国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赛组别银奖及优秀博士后称号。

13.jpg

李英鹏,博士毕业于东京理科大学药剂学专业,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于高分子材料的肿瘤递药系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PSB、Bioorganic Chemistry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入选天津市高校“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天津市教育系统党外人才“325培养计划”等。

14.jpg

邱野,博士研究生,江西中医药大学、江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在站,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药炮制教研室教师,中药炮制学研究生导师,吉林省D类人才,吉林省“科创专员”(吉林省北药中药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兼职科研副总),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委员,吉林省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岭南中草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药炮制的方法与机制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发现与评价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在研),厅局级科研课题1项(已结题),横向课题1项(经费100万元),参与省级、厅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的课题“人参粉和西洋参粉质量标准研究”获评省教育厅C类优秀课题,并作为高校助力企业优秀典型案例进行专题报道,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总IF≥50),参与发表论文10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得“吉林省互联网+”省赛银奖,“创客中国”吉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比赛优胜奖。

投稿网址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message_news/get_by_id?id=1791411975672668162&issn=3006-6867

20.jpg

扫码关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63286-1435867.html

上一篇:FMH专栏征稿 |一带一路国家的功能性食品
下一篇:FMH | 河南科技大学古绍彬教授课题组:山茱萸果醋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调节脂滴变化
收藏 IP: 166.111.2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3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