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家桢先生在燕京大学唯一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的李汝祺教授的指导下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在摩尔根的实验室里从事果蝇染色体作图方面的工作。获得博士学位后,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聘他为生物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辗转内迁。最后生物系迁到贵州省湄潭县的唐家祠堂里。在这个破旧的祠堂6年时间里,谈家桢在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发表了一些代表性论文,同时也培养了以后在科研、教学上成绩卓著的第一代研究生。
中国现代遗传学教育的奠基人——谈家桢
中国现代遗传学教育的奠基人之一谈家桢院士(1909—2008),1930 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32 年获燕京大学硕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师从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摩尔根教授,他的博士论文《果蝇常染色体的遗传图》受到了摩尔根等同行的赞赏,为中国科学界赢得了荣誉。1937 年,他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返回祖国。
归国后谈家桢先生致力于亚洲异色瓢虫色斑的遗传变异研究及种内种间遗传结构的演变研究。发表了《异色瓢虫色斑遗传中的镶嵌显性》论文,系统地总结了异色瓢虫鞘翅色斑的遗传特点,发现了十几个决定黄底型鞘翅色斑的 S 等位基因,提出了“镶嵌显性”遗传理论,引起了国际遗传学界的轰动。这一理论的提出对孟德尔遗传理论做了重要补充,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很多遗传学的教科书将“镶嵌显性”作为经典的遗传规律进行介绍。他还利用瓢虫的多态性研究群体遗传学和进化遗传学,揭示瓢虫色斑的形成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谈家桢先生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 70 年(图 4-1),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及遗传工程等。他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先后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
图 4-1 1978 年谈家桢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做遗传工程学术报告
谈家桢先生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遗传学研究优秀人才。他还设立了“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用于鼓励在遗传学领域有创新性成果的学者。由于谈家桢先生为中国遗传学教育和科研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1999 年国际编号3542 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谈家桢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