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从1994年回国的时候成为硕士生导师的。2000年在华西医科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大学作为兼职教授并成为他们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的。
一、对待研究生,需要一些耐心
我回国的时候,研究生招生已经结束了。学校为了让我能当年招到研究生,就让退休的郑振群教授帮我招了一个。这个学生成为了我的开门弟子。他后来又去德国获得了博士学位,现在马里兰大学任职。从1994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实验室自己培养了70多博士硕士研究生。大多数的学生按期毕业了,一部分学生延期了,也有退学的。
退学的是个女研究生。开始的时候,她还是比较用功的,但是做开实验以后,经常面临失败,她就觉得非常有挫折感,就开始和我请病假。一般的理由是感冒了,更多的时候是肚子疼。女生一个月肚子疼一次,我觉得是正常的,但是疼2次就有问题了。我就让助手去宿舍看她,到底怎么了!临走的时候,遇到了我爱人。她就说,你们这样去看学生,明显是对学生不信任,会让这个学生产生心理阴影的。我就让助手买了20多块钱的水果。我来上海以后还没有给谁送过礼,但是给这个学生我一共送了300多元钱的礼物。尽管这样,这个学生仍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混到6年头上,终于提出不再读书,要去工作了。现在她在华大基因做技术员。据反映工作表现还可以,前2年结婚了,还给我和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寄来了喜糖。
当然了,能毕业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是自己满意的。曾经有个男生,他考到交大以后,他的女朋友也要考交大的研究生了。这个男生就花了很多功夫辅导他的女朋友。我在实验室经常看不到他,就问他,为什么不来实验室。他经常的借口是燕红姐找他公干。我就问燕红,很快就戳穿了这个谎言。后来他女朋友的妈妈生病做手术,他要去表现。走的时候也没有告诉我。实验室没了人,我当然要问。好不容易联系上了。结果他说,因为事发突然,我手机关机。所以就没有请假。这是一个荒唐的说辞。现在情况下,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方式,起码他可以给我发一个短消息或者E-mail。我批评他的时候,他竟然要挟我说,你再批评我,我就退学。我马上就让他交出办公室的钥匙和加样器。立刻走人,并且通知保安,不许他再来实验室。这下,他急了,把他父母也叫来了。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当着父母的面,还有教务江老师的面给我认了错。这以后这个学生就开始认真做实验了。终于在延期一年以后,获得了硕士学位。他毕业以后去中学当了老师。也终于体会到我当时的要求是为了他好。2016年4月,交大12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们实验室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学生来了50多个人,他们自发为我过60岁的生日。因为不好意思见我,他特地让他的女朋友给我送上了一大束鲜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他告诉燕红说,他经常梦见我拥抱了他,原谅了他以前的不懂事。前段时间,他有了儿子,我和妻子去看他的孩子,他也终于实现了拥抱我的梦想。
二、导师与研究生要和谐相处
我经常在想,我们作为研究生的导师,和我们指导的研究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我个人认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是一种学术关系。研究生导师是所指导的研究生的学术引领者。我相信这一条大家都不会有异议。学术就像lncRNA,把我们和学生结合成为了一个共同体,一个复合物。因此,让我们可以一对一地指导研究生从事我们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研究,让研究生们作为我们的助手,探索一个个科学问题,带领他们走向科学的远方。
其次,我觉得,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更为密切的师生关系。大家注意,我这里指的师生关系,不是亲密的师生关系,而是密切的师生关系。学生成为了你的研究生,最初的原因是交大这块牌子,其次才是你个人的魅力。因为在科研工作中每天的接触,研究生是每个导师除家人以外的、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在工作中,我们无形之中就会发现研究生们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及时批评教育,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事情,不是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我们最好能够在实验室的小范围里解决。不要动不动就通过劝退等激烈的手段让矛盾升级。我记得,十几年以前,我们学院有个非常优秀的本科生,直升成为了某教授的研究生。因为这位教授对同学们非常严厉,让这个学生萌发了硕士毕业以后换导师的念头。但是这个教授却说这个学生不适合做科学,拒绝给学生写推荐信,这个学生就丧失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这个学生的妈妈非常沮丧,儿子不能成为科学家,她认为是她自己没有培养好孩子。在一个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早晨,就从家里17层的楼上跳了下来。这样的惨剧一直让我有种莫名的悲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要对得起这句话。
三、要将压力转变成动力
我们不要将我们的压力完全转嫁给学生。在交大当老师不容易,考核压力非常大,特别是刚入职的时候,好几年出不了成果。但是,假如我们能够潜下心来,在6年的时间里,做出一个好的结果还是能够完成的。我记得邓院长刚来交大的时候,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很好的研究成果出来。但是他不畏艰苦,耐住寂寞,坚持研究DNA的硫修饰,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大家想,若是没有邓老师当时的坚持,哪里能够发现DNA中有硫元素的存在?
我还想讲一下吴际老师。刚来交大的时候,有同事背后老议论她。但是吴老师根本不理会其他人的议论,一门心思做学问,最终发现了卵巢中的生殖干细胞。让哪些曾经背后议论过她的同事也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这些老师他们不是没有压力,但是他们把压力变成了动力,变成了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奋斗的信念,与自己的学生一起走进了科学探索的幽径,摘取了科学的果实,最后与研究生们一起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样板和典范。
四、对学生宽容也可以提高生产力
最后,我还是想说,对待研究生要宽容,但不要纵容。研究生还都是一帮刚成年的年青人。他们身上有活力,有干劲,有理想、有抱负。但是他们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对待自己的研究生应该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对于他们出现问题,我们应该明确指出来,且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我从不因学生做不出实验指责他们,但是会因为他们不按操作规程办事而严厉地批评他们。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们不会因为压力,不会为了某些利益而弄虚作假。对于重要的发现,我也会安排其他同学再进行重复,避免假阳性假阴性结果对我们的干扰。有个年青的老师,因为学生的观点与老师不一致,动不动就让研究生退学。他工作没有几年,他所招的10几个研究生都被劝退了。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对他自己有什么好处呢?和这个教授私下聊天的时候,我曾经劝过他,但他说,他对学生严格,有什么不对吗?但是,一个两个学生不好,可以理解,但是十几个学生都不好,是谁的原因呢?这些学生退学以后,又考取了其他学校,发展的还不错。你能说都是学生的问题吗?你这样对待学生,还能招到好的学生吗? 我觉得,一个教师的育人水平,不是看他/她能教出多少尖子生,而是看他如何对待所谓的“差生”。
齐颖新老师的课题组,离大家比较近。她对学生并没有硬性地要求几点来几点走。也没有要求研究生必须周末、节假日加班。但是他们实验室每天开门很早,晚上关门很晚,周末节假日总有人在加班。这就是一种文化。她告诉我,批评学生一定是站在为了学生的角度去批评,学生会体会到你的用心良苦的。齐老师最近一直有好文章发表,她难道对学生要求不严格吗?她只不过换了一种更人性的表达方式而已。她巧妙地将压力转变成了一种促进实验室发展的文化,一种纽带,使师生关系成为了一种利益共同体。在这样的一个集体下,哪个研究生能不努力呢?
五、要当好研究生的“大先生”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习总书记的这个讲话,其实就是对我们每一个以教师为职业的人提出的标准。
从这段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这三个传播是教书,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三个塑造是育人。教书和育人不可分割的。
因此,我们作为研究生导师,除了教给学生们怎么从事科学研究以外,还需要从生活上、思想上关心他们的成长,让他们最后都能从容对待名利、对待压力、对待同事。让我们自己也从教书的过程中,思想得到升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先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