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erence中文翻译成参考文献,“参考”两个字对了,“文献”两个字就带来了极大的误导,似乎只有白纸黑字印刷出来、得到某种正式认可的方才算得上“文献”,甚至有同学认为只有期刊论文才有资格作为reference。这样就把reference搞得非常狭隘。
Reference,是提供参考的。只要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人、物、资讯均可作为reference。前提是有价值,在需要寻求帮助的领域,比自己更有权威更可靠。
从这个角度,reference大致可以分为4类。
1. Reference之公开出版物
这个类型,是大家最熟悉,用的也最多的。写论文、做报告,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列入参考文献一栏。
包括但不限于:
(1) 专业期刊论文(要注意期刊水平,以灌水著称的慎用)
(2) 正式出版的书籍
(3) 学位论文
(4) 会议论文
(5) 专利
(6) 法律、法规、政府管理条例
(7) 政府工作报告
(8) 具有公信力的报纸的报道(理工科一般不接受)
(9) 某些有公信力的网页报道(要注明时间,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可以,有的时候不认可)
(10) 行业里公认的一些协会、咨询公司的正式报告
2. Reference之非公开出版物
这个类型,用的极多,经常被忽略。
包括但不限于:课题组前期积累的数据、其他内部积累的数据与资讯、一些经验的操作方法。
非公开资讯,利用好了,省时省力;不会利用,处处自己做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有其它副作用。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生,接着师姐留下的工作做,但不肯用师姐的数据,非要把师姐实验重新做一遍。反复告诫,不能这样做无效工,实在生性多疑,信不过师姐和导师,挑几组典型的做一遍,发现有问题,再重做。结果他坚决不听,愣是把前面一年的实验几乎又重新做了一遍。浪费了大半年的时间(结果几乎一模一样,不仅不能发paper,连大论文都不能用),而且这种谁也不相信的“独狼”气质,搞得谁都无法跟他合作。
3. Reference之人
最好的reference是人,比自己高明而又肯指导自己的人。对研究生来说,最直接的例子是导师。虽不至于听君一句话,胜读十年书那么夸张,但有时候导师一句提醒,的确可以省下很多麻烦、避免很多弯路。其他老师、学长、其它有经验的同行,都是最佳reference。
遗憾的是,现在很多研究生,不愿意向导师请教。被导师约见,犹如惩罚,想方设法混过去才好。主动求助,少而又少。向其他老师求助,甚至向外校、外国的老师求助,更是想都没想过。更有甚者,导师指导,听而不闻,我行我素。
同门学长,也是很好的reference,尤其是一些实验或数据处理的小的技巧经验,书本论文里面根本找不到,导师也不见得明白,天天泡在实验室的学长是最有资格的。新生入校,要积极请教。有的同学,视进实验室为苦差,帮学长做实验是被剥削,也就学不到东西。甚至学长主动关心,还不满,认为对方多管闲事,结果自己动手之时,处处是错,又找不到错在何处。
4. Reference之实物
做实验时,需要用到的器皿器具,往往不能评想象判断,看看实物,模仿来做,就会省很多力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