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昌
2013诺贝尔化学奖两大荒唐:乌龙,还跟黄维院士校长擦肩而过
2013-10-9 18:36
阅读:15498
标签:诺贝尔

碰巧,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的时间刚好在办公室,虽然没有故意盯着,随后也就自然而然知道了结果,一分钟之内识别出两大荒唐:


第一荒唐:分子计算就是一场忽悠起来的泡沫,具体内容就是编写一些相对简单的计算机程序,计算和模拟分子的结构以及功能,从小分子做起,再到中分子,最后大分子,就是生物分子。

物理学上已经认识很清楚了,DNA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级结构,首先是化学结构(纯粹化学键和化学功能团)形成长链,二级结构是化学功能团的空间结构,也就是说,该朝南但是朝北了就不行,三级结构就是这些长链不是绷直的玻璃棒,需要一定的空间分布,比如DNA形成双链结构,RNA或许是豆芽菜的扭腰结构等,第四级结构是DNA的双链不是简单垂下的美女的辫子,还需要在头上盘一圈,当然可以往左盘或许往右盘,好看效果就不同, 因此生理功能就不同。太多的DNA的辫子放在一起,还有很多方法和方式问题,不往下罗索了。 

  这样的编程序和模拟工作,相信聪明的高中生就可以做得很好。    

因为是新学科方向,又很容易出论文出结果,所以趋之若鹜,一大群乌鸦都来啄食,因此论文数量大,所以引用次数增加,相应引用因子增加,纯粹是一场炒作,就跟北京上海的房价一样的道理。所以,诺贝尔奖委员会能被忽悠住,就是一场荒唐的乌龙。


回头看看,诺贝尔化学奖不缺少乌龙:以前有个杀虫剂——滴滴涕, 就授予了奖,后来发现毒性很强,跟那个农药六六六差不多,最后都到人体中来了,也就是说,世界上大量制造滴滴涕就是纯粹毒害人类自己。现在,这个农药已经全面禁用了。  

诺贝尔化学奖还有一个乌龙:李远哲那个交叉分子束反应。他忽悠了一时,没有能忽悠一世。以前的博文提到过激光化学,这个都还没有揭示出化学反应的最基本规律,李远哲那个交叉分子束反应就更别提了。顺便,李远哲那一套在外国恨少了, 正在灭绝中, 可在中华大地上,依然忽悠得如火如荼,以后再来详细分解。 


第二荒唐:跟黄维院士校长擦肩而过


今年的诺贝尔奖还没有亮,黄维院士校长先亮了,而且很扎眼,因为它的伟大光芒照亮了我国诺奖的金光大道:    

赵美娣:十年后国人获诺奖将成家常便饭:真会做梦

赵明:【立此存照】院士一语惊人- 十年后中国得诺奖将成常态

贾伟:黄维的思维

黄秀清报告,诺奖距离我朝还有十光年!

康乐园小夜曲:中科院院士狂言破解“钱学森之问”


十分遗憾!今天出现的2013诺贝尔化学奖跟您擦肩而过了,所以说他们荒唐。

估计,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是这样考虑的:您的那个方向,有机发光半导体的方向,前几年我们已经给过了,是物理学奖的黑哥(格), 您这么多年都是一直跟风的,虽然你本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得很拉风,还有,在中华大地上,京城的朱哥羊城的曹哥香的明哥等等等都远远比你做得好, 给你院士称号已经很值得了。所以,综合考虑,we felt we are unable to include you in the queue. (根本排不上队),所以就安排你擦肩而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戴德昌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9360-73145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4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