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and law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angujushi "我将痴心空对月,醉看落花总无情"

博文

有感于学术歧视 精选

已有 8890 次阅读 2013-8-9 13:0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有感于学术歧视

刘长秋

 

  在中国这样一个在人际交往方面一直以来都客观存在差序格局的国度,一个听起来颇有些夸张但又不争的事实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难以避免歧视,歧视在中国几乎无处不在!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学术歧视就在此列。

在学术界,学术歧视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其中尤以职称与学位方面的歧视为烈。在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国家大势,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已经成为社会主导潮流的宏观背景下,职称与学位作为一个人学识和能力的重要反映,无疑应当受到学术共同体乃至全社会的推崇与热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那些没有学历、没有职称或低学历、低职称的人就一定没有学识与能力,也不必然意味着其学识与能力就一定比那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低!衡量一个人的学识的高低与能力的大小更应当以其学术成果为标准,而不是过于强调其职称与学位。然而,时下学术界在人才评价方面却已形成了一股极为不良的倾向,即无论一个人的学术成果有多好,也无论其实际上多么的有能力、有学识,都必须先具备一定的职称与学历,否则,很多大门就会直接对其关闭。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无厘头式的学术歧视!

一个显然的体现就在于学术界对待硕士生论文的态度上。按道理说,作为开始步入研究领域的硕士生,其客观上是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而很多硕士生的研究成果也不失为佳品。但遗憾地是,最近几年的学术评价潜规则却越来越清晰地表明,硕士生的学术成果作为本应与博士生或具备一定职称的普通科研人员之学术成果同等对待的劳动成果,正在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学术歧视。很多学术期刊甚至可以说是大多数学术期刊都已经拒绝刊用硕士生的论文。“硕士生的文章一般不用”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学术期刊编辑们不言自明的潜规则(当然,那些以敛财为目的的、交钱即发的垃圾刊物除外),甚至还有个别导师明确要求其学生在写学位论文时不得引用硕士学位论文!至于说不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科研人员评职称,其所受到的限制和差别对待更是无需列举,,决大多数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科研人员恐怕都有切身体会。学术界对低学历、低职称者的歧视不难管窥!

当然,硕士生及其研究成果(本科生及其科研成果更在不言中)受到歧视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毕竟,相对于博士生以及那些具有一定职称的科研人员来说,硕士生所受到的学术训练并不系统,要求也不甚严格。这导致了硕士生与博士生和其他科研人员在学术信誉度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其学术成果的质量相比之下——至少是整体而言——要逊色很多。将硕士生的学术成果直接排除在审稿、评奖、课题申报以及引证等公正学术评价范围之外不仅减少了科研管理者的管理成本,也可以减少很多风险,省去不少麻烦。但很显然,相比于管理成本、麻烦与风险方面的考量,潜生于很多人心中的看单下菜的歧视意识可能更是主导因素,也更值得我们重视和防范!

学术歧视客观上会产生一些正面效应,即能够激励那些低学历、低职称的科研人员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学历和职称,尽可能地去充实自己。但更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其能够带来的一个直接恶果就是会恶化学术生态。在看单下菜成为学术常态的情势下,职称与学历已经成为左右个人学术成果发表或获得良好评价的决定性因素。低学历、低职称客观上带来的学术成果认同度的困难势必会促使一部分青年科研人员采取所谓的“自力救济”:或将自己的成果的署名权拱手让与自己的导师、领导等更具有学历、职称或资源优势的人或者伪造职称、学历发表文章;或者被迫交钱在一些垃圾刊物上发文章;再或者干脆放弃从事学术研究……。显然,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对于当今越来越恶劣的学术生态而言,都只具有进一步恶化的作用,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学历教育的日渐兴盛以及国家对科学研究的日益重视,拥有博士学位以及高级职称的学者已经越来越多。这使得大部分低学历、低职称的科研人员直接排除于学术研究行列之余,也加剧了人们对于低学历、低职称者的学术歧视。青年科研人员尤其是那些低学历、低职称的青年科研人员之生存环境已经变得越来越艰难。

  有时候笔者经常想,作为一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学术圈里摸爬滚打了十余年,迄今已有些小名气的青年学者,笔者其实真得非常幸运。因为同样是作为硕士生,笔者十余年前还曾经有机会而且能够发表三十多篇文章,而现在的硕士生却已经再无这样的可能。换言之,十余年前,尽管学术界也存在学术歧视,但至少还远没有像如今这样严重和恶劣,至少在那时,那些勤奋一些的硕士生在当时还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学术界闯出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十余年后的今天呢?尽管社会进步了时代也发展了,而国家对科学研究也已经更加重视了,但一直都潜生于很多人心目中的那种歧视意识却在体制与环境下影响下非减反增,愈演愈烈,以致连硕士生这样一个实际上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群体发表文章都变得异常艰难。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学术界的一种悲哀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市法学会生命法研究会副会长)

 

  ------本文为笔者“秋眼看学术系列文章之一”,以《请给优秀硕士生多点发表机会》为题发表于《东方早报》201388日,第A23版。发表时有删节,此为原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4211-715460.html

上一篇:窖井夺命事件为何层出不穷?
下一篇:上海为救助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立法真得很好
收藏 IP: 203.95.6.*| 热度|

17 陈楷翰 鲍海飞 曹建军 陈辉 许浚远 肖纲领 曹聪 赵斌 王启云 吕喆 朱志敏 黄盛珠 李毅伟 徐耀 zhangyi6655 hmaoi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