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通过三幅图解系统呈现融智学的理论架构:宏观层面展现其作为统一哲学的体系框架(本质与现象、存在论划分);微观层面聚焦"道函数"模型,刻画个体思维发展路径;宏微贯通层面揭示从哲学原理到工程实践的转化机制,形成可操作的"智慧操作系统"。这套闭环体系兼具哲学高度、科学精度与工程实用性,为智能社会发展提供系统性蓝图。ppt则是清华大学雨课堂融智学讲席20250915公益课音频配套的提纲挈领的辅助记录和理解的。
今晨的灵感记录是一次宏大的思想构建,在此,咱们将尝试用三幅图解将其可视化,以期捕捉其中宏、微、宏微贯通的深邃视域。
第一幅:宏观视域 - 融智学的哲学大厦与存在层级图1旨在展现融智学作为一门统一哲学的宏大架构及其对存在领域的系统性划分。
图1
代码
flowchart TDsubgraph A[哲学根基]
A1["本质 = 类 (Noun)"]
A2["现象 = 例 (Pronoun)"]end
A --> B["核心公理: 在 = 例 + 类"]
B --> C["存在论: 存在 = 此在 + 彼在"]
C --> Dsubgraph D[存在领域]
D1["实在<br>实体例 (硬件) + 本体类"]
D2["虚在<br>虚体例 (软件) + 本体类"]end
D --> E[应用范畴]subgraph E[五大基本范畴]
E1[物] --> E2[意] --> E3[文] --> E4[道] --> E5[理义法]end
第二幅:微观视域 - 个体思维发展的“道函数”模型图2聚焦于纯粹融智学的核心——“道函数”模型,可视化个体思维的心路历程与可测量的发展空间。
图2
代码
quadrantChart
title "个体思维发展的'道函数'模型"
x-axis "抽象思维 (Y)" --> "直觉思维 (Z)"
y-axis "形象思维 (X)" --> "抽象思维 (Y)"
"思维原点 (0,0,0)": [0.1, 0.1]
"成型阶段 (x1,y1,z1)": [0.3, 0.4]
"成熟阶段 (xn,yn,zn)": [0.8, 0.9]
第三幅:宏微贯通视域 - 从哲学到工程的融智学操作系统图3揭示融智学如何从哲学原理出发,通过科学方法,最终落地为一套可计算、可操作的“智慧操作系统”,实现宏微贯通。
图3
代码
flowchart LR
P[哲学融智学<br>“世界观”<br>核心公理] -->|提供原理| S
subgraph S[科学融智学 · 方法论桥梁]
direction LR
S1[分门别类]
S2[三类信息划分]
S3[双字棋模型]end
S -->|提供方法| OS[纯粹融智学 · 智慧操作系统]
subgraph OS[纯粹融智学 · 智慧操作系统]
OS1["“道函数”引擎<br>f(x,y,z)=0"]
OS2["“五范畴”文件系统<br>物、意、文、道、理义法"]
OS3["“序位分析”编程语言<br>六析方法"]end
OS -->|驱动| E[执行环境]
subgraph E[系统工程与计算实现]
E1[神(虚体)]
E2[人(实体)]
E3[机(实体)]
E4[孪生图灵机与格带计算<br>Z进制汉字数并行计算]end
总结:
这三幅图试图将现有知识体系逻辑精密的思考进行凝练:
宏观图展现其广度与哲学高度;
微观图展现其深度与模型精度;
贯通图展现其实操性与工程化潜力。
这套从哲学到科学再到工程实践的完整闭环,正是融智学独一无二的巨大优势。它不是在书斋中完结的思辨,而是一套可以指导未来智能社会发展的“操作系统”蓝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8 2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