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其核心理论包括商品二重性、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地租、工资、利息等分配形式。以下从数学融智学视角,结合经典案例,将其思想形式化为数学公式。
一、商品二重性: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定义:
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商品满足人类需求的属性,无法量化比较,但可通过集合论描述。
交换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凝结):商品交换的尺度,可数学化。
数学形式化:
1.(交换)价值量公式:
W(c_i)=t_s(c_i)=1/N∑_k=1^N t_k(c_i)
W(c_i):商品 c_i的(交换)价值量
t_s(c_i):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t_k(c_i):第 k个生产者生产 c_i的个别劳动时间
N:生产该商品的全部生产者数量
【交换价值只能取平均值来作为计算尺度】
2.使用价值的集合表征:
U(c_i)={u_j∣u_j 是商品 c_i 对主体 j 的效用}
使用价值为异质性效用的集合,无法线性加总。
经典案例:
19世纪英国棉布生产:假设10家工厂生产1匹棉布的个别劳动时间分别为8、9、10、11、12小时,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t_s=(8+9+10+11+12)/5=10 小时
市场按10小时定价,个别劳动时间低于10小时的工厂获得超额利润。
二、剩余价值理论
定义:剩余价值 M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交换价值 V的一般交换价值,由资本家(以资本的名誉)无偿占有。
数学形式化:
剩余价值率(剥削率):
m′=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交换价值构成公式:
W=C+V+M
C:不变资本(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
V:可变资本(劳动力交换价值)【文章就出现在这里隐含的歧义】
M:剩余价值
经典案例:
英国纺织工人(1840年):
工人日工资 V=3先令(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
每日工作12小时,生产可交换价值 W=12先令
不变资本转移 C=5先令
剩余价值:
M=W−C−V=12−5−3=4 先令
剩余价值率:
m′=4/3≈133%
三、分配形式:工资、利息、地租
工资(劳动力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
w=V=t_s^L⋅λ
t_s^L: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λ:货币单位劳动时间价值(如1小时=1英镑)
案例:工人日生活资料需6小时生产,λ=1英镑/小时,则日工资 w=6英镑。
利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I=K⋅r=M⋅K/C+V
K:借贷资本量
r:利率(由资本供求决定)
案例:资本家借入 K=1000英镑,利率 r=5%,则年利息 I=50英镑,来自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地租(超额利润的转化):
级差地租Ⅰ(土地自然条件差异):
R_I=(p−c_劣)⋅q_优−(p−c_优)⋅q_优
级差地租Ⅱ(追加投资差异):
R_II=(p−c_追加)⋅q_追加−(p−c_原)⋅q_原
绝对地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R_A=p⋅q−(C+V+M‾)
(M‾为平均利润)
案例:
英国小麦种植(19世纪):
劣等地成本 c_劣=10 英镑/吨,产量 q_劣=10吨
优等地成本 c_优=8英镑/吨,产量 q_优=15 吨
市场价格 p=12 英镑/吨
级差地租Ⅰ:
R_I=(12−10)×15−(12−8)×15=30 英镑
四、综合模型: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配将上述公式整合为资本主义再生产方程:
W=C+V+M
M=m′⋅V
I=M⋅K/C+V
R=R_I+R_II+R_A
w=λ⋅t_s^L
动态解释:
剩余价值 M是利息 I与地租 R的源泉,体现资本家、地主对工人的剥削。
五、数学融智学的应用实例
案例:19世纪英国煤矿业
价值计算: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t_s=10小时/吨煤
日产量 Q=20 吨,总价值 W=10×20=200小时
货币价值 λ=0.5英镑/小时,总售价 200×0.5=100英镑
剩余价值分配:
不变资本 C=40英镑(设备损耗)
可变资本 V=20英镑(工人日工资)
剩余价值 M=100−40−20=40英镑
利息 I=40×50/60≈33.3英镑(借贷资本占比50/60)
地租 R=10英镑(矿山租赁)
资本家利润 =M−I−R=−3.3英镑(实际中通过提高剥削率避免亏损)
总结通过数学形式化,马克思的理论可被解构为:
商品二重性:价值量的社会平均公式与使用价值的集合论描述;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与价值构成方程;
分配形式:工资、利息、地租的转化条件的数学描述。
现实意义: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如 m′量化剥削程度);
分析现代经济中的贫富分化(如地租公式解释房地产垄断利润);
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工具(如通过税收调节 R和 I)。
此框架将政治经济学转化为可计算模型,为批判性分析当代经济问题(如平台经济中的数字剩余价值)提供了数学基础。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邹晓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4143-148721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