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tdr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xtdrz

博文

活着才是王道

已有 2952 次阅读 2013-10-6 12:16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作为一个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无原则的活着的,每一个人都是因为一种巧合,一种机遇,一种幸运才活下来的。没有谁是被有理由的生下来,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有理由的活下去。

       她叫于娟,是复旦大学青年教师,海归博士,因患乳腺癌在33岁时去世。在治疗期间,她开设了一个博客,名叫活着就是王道。在这本生命日记中,她除了记录病重的一些情况,更多的是回顾自己短暂的一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了对生命的眷念,对生活的向往,对亲人朋友的牵挂。后来她的日记集结出版,名叫《此生未完成》。曾经在网上看过。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车买房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不要为了大房子离开家人常年不回来。是啊,你拼命的赚钱是为了给家人和自己幸福,可是你永远把幸福放在明天,其实,这一生,你不过只是在未生存奔波。而这一切,都是于娟的亲手经历告诉我们的,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更美好。

人总是要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才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才后悔自己的一生,原来你拼了一辈子,却从未明白自己想要过什么?因为你只是在追逐大多数人的,却从未问过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只要人还在,希望就在,你说,你小学好好读书,是为了有一个好的中学,中学好好读书,是为了一个好的大学,大学好好读书,是为了一个好的工作!其实一句话,你是在为了幸福!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为了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可是,当你生命将要结束时,或许你才会发现,其实你一直在挥霍你要追求的东西,你的奋斗是为了家人,可是你往往牺牲家人的幸福去追求。当然,我是特别反对大学不好好学习的。我也并非主张不好好学习。只是,在这个越来越重利轻义的社会,我们是否应该学会且奋斗且珍惜?
       
我们都是脆弱的,有那么多人奋斗了一辈子,却一辈子把幸福寄托在明天,或许当他得到那一切时,他来不及享用。张爱玲说,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因为人啊,是最拿不准的东西。就像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用毁城的方式成就了一段爱情。一次地震就可以将一切毁灭。不要太乐观,生命有太多的意外。仿佛地震有点远,那车祸呢?意外呢?或许是从小看过太多的生死,看好朋友死掉,上午还好好的一个人,下晚就没了。
       
文强在被枪毙时,记者终于敲开了他的嘴,而他就说了:其实我活着,仅仅需要一张床,三顿饭而已。可是已经晚了。
       
我看过老人死前是特别孤独的,他们那样的眷念这一切。而他眷念的,不会是钱,房子,即使有,我想更多的是眷念他的亲人,朋友,还是那些真诚的美好时光。第一次知道回光反照是来自小时候的玩伴。大人们说,人死时会把他从小到大的事都回忆一遍。那种对生命真正意义的感悟,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当一个人生病时,会发现,即使穷一点,只要能好好活着,就是王道。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幸福,为了好身体,可是,在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是在用钱来换取健康,而是用健康来换取钱,然后葬送自己。
你知道田维吗?
       
那个单纯可爱的文字爱好者,北京的女孩,田维。她21岁就走了,只留下了她的《花田半亩》。在同龄人里,她显得有些孩子气,有些幼稚,乖乖的。她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是火热的。
       
你是否还在为了所谓的你所追求的幸福扼杀自己的健康和真正的幸福。你说你努力工作是为了家人的幸福,然后不回来,然后外遇,或是回家心情不好就大骂孩子。此时,你不是在用奋斗换取幸福,你是在用幸福换取痛苦。

其实,关于幸福,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是幸福,但是我们知道,幸福是人与生俱来的生命体验,幸福和悲伤、痛苦、失落一样,只是我们诸多生命体验的一种。人的一生到底是幸福多一点,还是失意多一点,取决于我们怎样理解幸福是什么。幸福和其它的生命体验的关系并不是总和为几的关系。人的一生是应该在丰富的生命体验中度过的,当我们成年以后,我们的生命体验不能再停留在他人、他物对的施为上,而更多的应是自己主动去思考、去选择、去取得幸福的体验,只有这样当生命结束之时才会无悔!

生命无价,那是因为活着的日子太短了,不在的茫茫黑夜又太长了。
 活着很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你觉得生活压得你喘不过气或许社会有太多的压力我不懂得,但是我希望自己有足够的弹性去接受!当内心足够强大,生活即使苦累,你也能苦中作乐。最后以余华的一句经典的话作为结词“人为了活着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31738-730477.html

上一篇:跟着炊烟回家
下一篇:成长
收藏 IP: 222.179.23.*| 热度|

2 biofans anran1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