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开始临证至今,已经12年有余了。是的,比我的工作时间要长!从大学四年级,我就开始处方看病了。然而,每当有人问起“君英,你擅长看什么病?”我都会愣神,不知道如何回答才是“完美”的表达!
在以往的临证过程中,我有很多经典的病案,内外妇儿均有涉猎,但是,当需要明确擅长某病的时候,总会有一种“舍不得取舍”的情感悄悄作祟......所以,每当有人问起这个问题时,我从来都没有过明确的答案。在那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茫然”中执着的“辨证论治”。经过了茫然、懵懂、反思、整理......我已明确了自己擅长的是辨证,并在无形中构建了“整体辨证”的思维结构。之后的几年,在整体辨证的路上,发现了辨病的重要性,现在正走在“病证结合”的路上。
中医的路,漫漫兮......但我相信:只要是经过的,都不会是“无所谓的”;只要是坚持的,都不会是“无痕迹的”,我辈共勉之。
分享一则以前的小医案--致那张“绝美”的脸
2021年12月17日 李某,女,31岁,因心前区悸动不安2月余就诊,夜间静卧时尤为明显。追问病史:近2月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伴见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延长,眠轻易醒,晨起周身酸困不舒,纳食尚可,无腹胀,无反酸烧心,二便尚调。舌淡胖大苔薄,舌根苔有剥脱,脉弦。两鬓及下巴处可见痤疮。四诊合参,考虑肝郁化火,上扰心神,以致心神不宁,悸动不安,而见上症,予处方具体如下:
牡丹皮10g 炒栀子10g 当归10g 白芍20g
柴胡10g 茯苓15g 炒白术30g 薄荷3g(后下)
丹参30g 桂枝10g 连翘15g 生龙牡15g(先煎)
香附10g 川芎6g 酸枣仁10g 甘草10g 生姜五片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22年1月12日,患者复诊,诸症缓解,效不更方,续服7剂,以兹巩固。
为什么对这则病案记忆犹新呢?只因她她判若两人,绝美的“脸”,还因我当时一度挪不开眼睛的失态,只能用“言语”来掩护我的“眼神”,说:“你的皮肤是不是比原来好了啊?”“是呢,从服药的第二天开始,就觉得脸上的皮肤特别的光滑,痘痘也没有了,我最近都很少用化妆品”。
外病内治,古人诚我不欺!
患者本因“心悸”就诊,面部痤疮未予过分关注,然而在内调的过程中,内外诸症均有向好,既在意料之外,亦在意料之中,由此,更坚定精准辨证在临证中的重要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