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nyqli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hnnyqliu 马年吉祥!

博文

光阴似水——再别清华,水利系毕业三十年记

已有 8333 次阅读 2014-4-13 17:1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清华园, 毕业三十年感怀

光阴似水——再别清华,水利系毕业三十年记

 三十五年前,1979913日带着一个高中毕业生的好奇与理想,也因为清华园的风景,我提着一个父亲留下的标有“西南联大”字样的皮箱子来到清华大学水利系宿舍1号楼报到,五年后1984714日拿着一封天津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从水利系宿舍13号楼茫然地离开了清华园。以后到了瑞士联邦苏黎世理工大学读书做研究,在海外漂泊多年,很少回想起清华的五年。可能是因为没有去吃政治饭吧!

1979年的清华是改革开放后重新招生各专业比较齐全的一届,所谓九字班,水利系共有三个专业,四个班,大约120人。女生好像仅有五人。水利水电工程的两个班是和尚班。现在听说只有一个水利专业了。水力机械调整到热能系去了。那个年代水利系的老人们都还健在,但是很少参加教学活动了,是否还搞科研就更不知道了,可见三十年前清华既没有了大师,也还没有几栋大楼。传说梅贻琦老校长曾经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对清华的淳朴记忆就是他锻炼身体的氛围,每天下午4点半到操场跑步锻炼,渣土跑道上几百人同时跑步,卷起一圈烟尘为清华西操场壮观一景。清华的各个校队也训练繁忙,好一幅百废待兴的场面,我们在1981年经历了七十年校庆,还不太政治化,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是校庆日,以前有全校运动会,近年好像没有了。在操场边常可以看到体育教授夏翔先生近八十高龄而健康精神的身影,他身材矫健,令人非常敬仰。夏老非常平易近人,这是我在清华见到的唯一的大师风范。我们要向夏老学习,活的健康,活的快乐!再健康快乐生活五十年。


图1:1982年4月校运动会,800m 2'15.6'',擦边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获得夏老签字的证书和一双运动鞋(遗憾签字是代签的)


图2:无法挡住的自然界风化岁月,青岛崂山 2014年

从国外回来后,因为父母家在中关村,也还有几位同班同学留校,就常到清华转转,主要是把清华园当成公园了,环境清静,人不是很多,很多地方还比较熟悉。夏天有时还到露天游泳池游泳。可是到原来的东区就不一样了,全是一片大楼群。清华的大楼已经盖好,大师们恐怕还难找到,毕竟培养一个大师要一家几代人上百年。人才培养远远难于接班人的培养,后者选秘书为可以了,同学中有不少接班人。

在清华上的那些课实在没有留下任何记忆了,很多课,做了很多题,参加了很多次各种实习,毕业设计还去了青海黄河当时最上游的水库龙羊峡工地,早一年毕业的王斌同学在龙羊峡工地接待了我们,他组织我们在海拔二千多米的高原还踢了一场足球,可见当年的清华学子们身体素质很好。王斌后来当了那个工程局的局长,不幸在一次车祸中遇难。

让我难忘的还有一个失踪的同学张小林。1980年的夏天,张小林突发大脑炎到北京广安门的传染病医院抢救,我正好在学校,就和另外一个同学陪同昏迷的他到了医院,还有系里面的领导和老师。晚上抢救,张小林被切开了气管用了呼吸机和一位女病友同一个房间。我们在漆黑的医院里走来走去,害怕被毒蚊子咬了。还有很多同学后来陪他,我就没有去过医院了,张小林康复以后就消失了,后来听说是被退学了。他还有癫痫的毛病但不是经常犯。据说张小林回到原籍河南当了小学教师,从此改变了人生,现在没有了联系。当年的学生没有任何人权可言。这三十年还有几位同学因病,多数为车祸丧命或致残,真是往事如水,流水伤心。以后不到清华园了,清华公园还会去走走。今年的4月底希望能够见到九字班的同学,估计一半会回去看看的,很多是三十年没见了。

后记:我参加了今年4月25日的班级聚会,校庆那天陪同家人会青岛了。北京那时太热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79112-784548.html

上一篇:于今不解问苍生:珍贵老照片中的中华菁英学人
下一篇:中国式的大学校庆纪念
收藏 IP: 222.173.84.*| 热度|

19 李健 喻海良 刘庆宽 曹聪 刘淼 韦玉程 郑永军 廖晓琳 杨远帆 肖振亚 王善勇 李志俊 尚松浩 温世正 葛肖虹 罗帆 杨正瓴 科苑往事 ht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