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

断断续续把法国哲学家阿兰的这本随笔集《哲学家都在想什么》看完,这本文集包括作者从1908-1936年的20多年间写下的88篇小文章,读来并不费劲,只是那个时代离我们太遥远,我们今天的偏好与100年前阿兰的偏好已经完全不同了,因而读起来并会让人很兴奋,只不过人生总有很多相似的境遇和心境,所以读这类文字就如同探究人类偏好的考古学。他的大名我是很早就知道的,记得年轻时读过他的一篇文章,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虽然他的名气很大,但就我的阅读感觉而言,没有产生多少兴奋感。
关于作者:
émile-Auguste Chartier (3 March 1868 – 2 June 1951), commonly known as Alain ), was a French philosopher, journalist, essayist, pacifist, and teacher of philosophy. He adopted his pseudonym as the most banal he could find. There is no evidence he ever thought in so doing of the 15th century Norman poet Alain Chartier.
大意是说:
埃米尔-奥古斯特·夏尔特(1868年3月3日-1951年6月2日),通常被称为阿兰),是法国哲学家、记者、散文家、和平主义者及哲学教师。他采用这个笔名时力求平淡无奇。没有证据表明他曾想到15世纪诺曼诗人阿兰·夏尔特。
关于他的哲学:
Alain did not develop a system; like most French philosophers of his generation he distrusted systems, even though, contrary to most of his colleagues, he did show a deep interest in studying systematic philosophers. He was an early (and quite unique) commentator of Hegel, a thorough and favourable critic of Hamelin, an admirer of Comte, three of the greatest systematic thinkers of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大意是说:
阿兰并未构建一套体系;与其同时代的多数法国哲学家一样,他深信体系之弊。尽管与多数同行不同,他对系统哲学家的研究仍抱有浓厚兴趣。作为黑格尔早期(且颇为独特的)注释者,他对哈梅林的批判既透彻又持正面态度,同时崇敬孔德——这三位堪称十九至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体系哲学家。【文集中有多篇是关于孔德的】
摘录几句书中名言:
1、柏拉图不希望人在洞穴了过一辈子,但他又希望人们再次回到洞里。这个想法至今仍有新意。P126【我也觉得是,到底是谁想让我们再次回到洞里呢?】
2、笛卡尔曾写到:常识是这个世界上分配最为公平之事。P23【最为吊诡的是人们又是最瞧不上常识的一群人】
3、让人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反而是恐惧造成恐惧。P211【对恐惧本身的恐惧,难道恐惧的对象是一种心理状态?】
关于这本书的信息:
阿兰著,《哲学家都在想什么》,陈太乙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
价格:42元;
难度系数:3.5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025-11-2于南方临屏涂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04: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