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西方的优秀科技记者写的关于科技方面的书大多都很好看,这类书通常有三个特点:其一,主题很新颖,与当下的科技热点密切相关;其二,围绕一些新颖的观点和简洁的讨论框架吸引观众的眼球(基本上属于市场风格与学院派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其三,作者语言表达流畅,有很强的故事感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推进立论的可接受性,这些隐而不现的努力凸显话题的可靠性与重要性。这次读完的《人工智能哲学》恰恰印证了这些特点。

拜伦●瑞希的这本书出版于2018年,国内译本是2020年出版的,也就是说,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人工智能还处于大爆发的前夜,2023年3月14日,OpenAI推出GPT-4,这波浪潮他没有赶上,这种时间差可以很好地检视未来学家的预测准确度。下面列几条作者的观点:
1、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们对AI 缓慢发展的失望,对该技术的投资曾经枯竭,AI的进展已经放缓了好几次。这些匮乏时期被称为“AI寒冬”,它们一直持续直到有一些新技术或技艺重新点燃人们对AI的热情,从而开始下一轮周期,循环往复。P59【何止技术发展会遇冷,人生不也是一样吗?】
2、亚伯拉罕●林肯所谓:没有恶习的人几乎没有美德。一台既不贪婪也没有肮脏欲望的机器可能既不具备高贵的品质也没有同情心。P63【我觉得未来的AI会歧视人类,如果它开始作恶人类就彻底没戏了】
3、一般情况下,一份工作的报酬越低,就越容易实现自动化。这意味着技术水平最低的工人将首先失去工作,总的来说,这一群体能够竞争的岗位将越来越少。P87【我总感觉,未来对普通人越来越不友好】
关于作者:
Byron Reese – Technology Visionary, Futurist & EntrepreneurWith over 25 years as a successful tech entrepreneur, Byron Reese is uniquely suited to speak on the transformative effect of technology on the workplace and society at large.
Byron delights audiences worldwide and has been invited to share his reasoned optimism and vivid and energetic presentations on the future with audiences on every continent, including Antarctica.
Known as the “Future of” guy, Byron has spoken on the future of AI, the future of work, the future of banking,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 the future of agriculture, the future of finance, and the list goes on. When not speaking, he writes books that explore the intersection of technology and humanity and covers topics such as robotics, consciousness, progress, natural resources, and superorganisms.
大意是说:
拜伦·瑞希(Byron Reese)——英国裔美国技术梦想家、未来主义者和企业家
作为一名成功的科技企业家,Byron Reese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非常适合就技术对工作场所和整个社会的变革性影响发表演讲。
拜伦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并受邀与包括南极洲在内的各大洲的观众分享他理性乐观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生动而充满活力的演讲。
拜伦被称为“未来的人”,他谈到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工作的未来、银行业的未来、教育的未来、地球的未来、农业的未来、金融的未来等等。当他演讲的时候,他写书广泛探索了技术和人类的交叉,涵盖了机器人、意识、进步、自然资源和超级有机体等主题。
关于本书的信息如下:
拜伦●瑞希著,《人工智能哲学》,王斐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
价格:52元;
难度系数:3.0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025-1010-24于南方临屏涂鸦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侠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150732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