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19日去长沙参加长沙学院举办的马栏山文化科技伦理论坛,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和热情款待,长沙这些年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我一直认为长沙是一座很适合生活的优美城市,很多年前曾在那里工作过(中南大学),感觉那是个很棒的城市。朋友们热情,饭菜好吃,景色秀丽。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谓: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我觉得王勃和贾谊可能与当时的心境有关,故而才有屈居的感觉。下午我在第二分论坛做了一个小报告,这次开会见到很多老朋友又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听到很多有趣的观点,期间到校园转转,很漂亮的校园,精致典雅,这应该就是外出开会的妙处所在吧。再次感谢会议筹办方的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办会不容易。
18号那天听到杨振宁教授去世的消息,甚是震惊,我们都希望他能长寿,创造一个新的奇迹。原本答应澎湃记者就此事的一个访谈,由于与开会时间冲突,只好作罢。杨先生是中国从古到今最伟大的科学家,称之为华人之光一点不为过。抛开学术成就不谈,杨先生给中国科学界带来三重深远影响:其一,他的到来让中国科学界真正理解什么是世界一流的眼光,什么是大师,由此整体抬高了中国科技界的认知与格局;其二,增加了中国人的普遍性的科技自信,这对全中国人来讲都是一种巨大的帮助;其三,对中国科技交流、科学文化建设与科技政策的制定都发挥了重大影响。这样的大师是需要很多年才能出现的,祝杨先生一路走好!
上图参会的交大同事与朋友是杜严勇教授(同济大学)、我、闫宏秀教授、谷昭逸博士生、陶应时教授(湖南大学)。
我和范毅强教授(南华大学),美好瞬间总要记录一笔!
2025-10-20于南方临屏涂鸦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侠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150669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