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f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thyfan

博文

高等学校教材出版,缘何乱象频生?

已有 7572 次阅读 2016-11-5 20:1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本文发表在《出版商务周报》11月8日第八版,本文略有改动。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会感觉中国大学教材很烂?

这个问题一共得到了35个回答,引起143个人的关注。

其中有一个回答,我觉得可以部分回答题主的问题:其实这些教材并不是那些老师想要编的,他们也知道自己水平并没有达到编教材的那种高度,只是校内评各种职称,各种科研基金需要出过书,需要编写过某些具有影响力的书,于是乎就有了我们手上这套教材了。

自从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以来,高校的在校学生人数激增,这给高等学校的教材出版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一时间,高等学校各类教材不断推陈出新,出版的教材品种量年年攀升。

尤其是2006年后,我国各类高校均放开对教材供应的管制,任课老师可以自主选择教材,高校教材的竞争空前激烈起来,同一门课程有数不清的教材版本,各类学校都有自编教材

据统计,2005年至2015年,高等学校教材的品种规模快速增长,2007年全国共出版高校教材33525种,而到了2010年秋季,全国大中专教材品种数量高达82027种,创下大中专教材品种数首度破八的纪录,2013年品种数量更是达到82105种,2014年开始品种数量有所下降2015年秋季的品种数量为76997种。

正如大风,会刮来了新鲜的空气,也会带来了沙尘和垃圾。

极大繁荣的高等学校教材出版,既给出版社带来丰厚的效益,给作者带来了学术声誉和经济收益,同时,教材质量也呈现出急剧下滑的趋势,低水平重复出版、内容拼凑抄袭等现象层出不穷,质量口碑呈断崖式下跌,几乎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的一个显著标志和炮轰目标。

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上数字馆搜索2012~2014年三年出版的《自动控制原理》一书,一共搜到精确同名的图书36本,不包括《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这些书名,如果能够搜索到近两年的,也许还会有更多。据我所知,这本书最经典的教材是胡寿松老师编著的《自动控制原理》,目前已经是第六版了。

其实,高等学校教材出版这种表面繁荣、内里空虚的现象,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提出质疑,并发表文章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

对于高等学校教材泛滥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机制使然,二是利益驱使。

200711,《中华读书报》发表文章《行业聚焦:低水平重复的教材缘何没完没了?》在文章中引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安年教授的观点指出高校教材低水平泛滥的根本原因,出在高校僵化、量化的学术考评机制上。

20107月,《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大学教材十年增数倍山寨本泛滥亟待清理》,文章指出,教材在很多高校里都计入学术成果。部分教师为提供职称评审材料编写教材,认为这是一种捷径。

这是很自然的结果。

对于重点院校而言,教师的职称评定主要看承担项目情况,发表的SCI文章数量以及撰写的学术专著等,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普通高校教师以及非重点学科教师而言,很难出醒目的科研成果,而出版教材是职称评定的重要砝码,于是就成了这些教师编写教材的动力。

刚过去半年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将“十二五规划教材”列入了科研成果,无形中,未来这将进一步鼓励某些老师将其教材运作成为“十三五规划教材”。实际上,某些规划教材也不过是剪刀加浆糊的作品,将以往的教材进行辗转腾挪、七拼八凑就成了。

而且,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某些高校的院系年招生数量达到上千不足为奇,一所高校或几所高校教师联合编写,教材自产自销,出版商和教师都可以借教材销售牟利。另外,老师们愿意用自己的编写的教材,也是因为定制教材使用起来更加顺心顺手。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笔者对教育部公布的包含1102种图书的“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中进行检索,发现同一书名在不同出版社或同一出版社申报获批的情况不少,第二批共有1688种图书,重复的图书也不在少数。

在笔者组稿的过程中,也曾遇到有老师提出,撰写学术专著难度太大,必须有项目支撑,有原创性的创新,但是编写教材倒是可以,不需要有创新,只需要继承性发挥,对已有的内容进行适应性的增删裁改便可以了,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层次开发适用的教材。

不过,对于教材真正的使用者即学生而言,却不一定是这样的使用感受,看似选择更多了,不过是低水平低水准的复制品,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始的知乎一问。

华中科技大学周光礼教授指出,教材是核心的教育载体,国外的高校教材,只有学力深厚的学者才敢编写,在国内高校,老一辈学者对编写教材也非常谨慎,不轻易动笔。而近些年来,教材却似乎成了人人都可试水的领域,部分编写者没有保持应有的敬畏之心。

那么,将所有高校教材统一管理,统一指定教材可行吗?

答案也是不可行。

有学者认为,与其高等学校教材被垄断,被强制纳入统一管理,还不如现在这样。他认为,如果一个学科仅仅只有几种好像是很权威的教材在使用,反而这个学科失去了创新能力和生命力。

这话也是不无道理。

不能否认,相比较于2000年以前,现在的高等学校类别更多,在校学生数量更是数十倍与以前,某些经典教材就算一直在修订更新,也不一定适合所有层次的学生,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教材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没理由让最好大学的学生与一般大学的学生都使用同样的教材,这不科学,也不合理,对这两类学生而言都是不合适的。

对于高等学校教材出版,世间熙熙,皆为利来,每个授课老师都出手定制教材,显然是不对的;而万马齐喑究可哀,行政干预规定所有高校统一使用某些教材,也是不符合因材施教的科学规律。

其实,在笔者看来,高等学校教材也是一种商品,既然整个出版行业都已经市场化,出版学术专著、撰写学术论文都是老师自主的行为,那么高等学校教材也没有必要国家统一规划,作为商品的高等学校教材也完全可以市场化,让学生有权力与老师一起选择教材,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自然能够将一大批定制教材淘汰掉,并从中过滤出各种层次的精品,使之成为新的经典。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学术成果层出不穷,科技发展也日新月异,高等学校的教材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只是需要改变目前这种无序的恶性竞争状态,建立科学有序的教材竞争出版机制。比如建立更科学规范的教材出版监管制度,严格规范教材的策划、编写、审阅乃至出版的各个流程,建立劣质教材问责和退出制度等。

冬天来了,街头出现很多卖焦作铁棍山药的小货车。有一次无意中问他们为何焦作的铁棍山药这么有名,卖货的大嫂告诉我,铁棍山药,因种植地不同,种植间隔年限不同,品质上会有所不同,而焦作的铁棍山药则对土地的地质要求更高,基本需要一年轮作一次,不能连续在同一块地耕种。其实作为农民家庭出身的我,每年春耕的时候,母亲就会说去年这块地种的什么,今年要换种另一种,只有轮耕轮种,土地才能保持更好的肥力,得到更大的产出。

土地的耕作尚且不能低水平重复,人的教育则更需要用心培育,岂能如此低水平重复!

相比较于已经发展数百年的国外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还很年轻,高校教材建设放开的时间则更短,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选择经典教材还是定制教材,不只是老师需要回答的问题,更需要考虑学生的需要,符合因材施教、科学育人的要求。

《中国科学报》 (2016-12-05 第7版    观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8488-1012899.html

上一篇:那些河流,从《诗经》奔涌至今
下一篇:来日并不长
收藏 IP: 219.143.154.*| 热度|

33 焦飞 姬扬 姚伯元 蔡小宁 梁洪泽 武夷山 张文军 杨正瓴 史晓雷 邱趖 陆绮 陈新泉 朱晓刚 马军 赵美娣 崔宗杰 王启云 马红孺 余昕 汤茂林 严晓文 王超 姚伟 段含明 fnfeifei momowu aihuaw yuzhongding zhouwangpu xlsd bridgeneer biofans sunjian101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