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阶层固化背景下的大学自主招生 精选

已有 8734 次阅读 2016-3-30 08:56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作为选拔拔尖人才的高校自助招生也吸引了数以万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的殷切目光。凡是在各项奥赛中获奖、与报名条件沾点边的家长无不跃跃欲试。一时间,自主招生阳光平台网站注册用户骤增,网络几近瘫痪。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绝大部分为985/211名校,在人才市场身份歧视严重的今天,能够进入名校读书,无疑会给孩子未来的人生旅途铺就一条光明的未来!"这是大部分家长的共同心态。

  作为考生的家长,我也身不由己地加入了这一场旷日持久的选拔大赛。然而,1个多月下来,发现所谓的自主招生并不像宣传的那般美丽,很大程度上,已经沦为劳民伤财并且食而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自主招生申报过程中有几点这样的感想,记录如下。

 1、手续极为繁琐   

用户注册、获奖材料数字化后上传、申请者高中三年学业成绩、申请者年级各科排名,考生自述及任课教师推荐信,仅仅这些资料的准备就耗去了了家长巨大的时间、精力。申请者自述材料上传后再手写,推荐者推荐信签字后学校盖章、扫描后并邮寄,无疑增大了申请者、推荐者的工作量。除此之外,申请表网上填好后需打印纸质版,并且需要考生所在学校校长签字,所有申报者的获奖证明材料需要加盖学校公章,也增大考生学校的工作量。一个学校况且如此,如果一个考生申报多个学校,这种繁琐的工作简直会使人崩溃。

  2、可报专业选择空间不大

虽然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均为名校,但是拿出的专业目录却并非这些学校的优势专业。工科院校的制药专业、林业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军工院校的外语专业、航空院校的医学工程专业,显然并非这些院校的强势学科,有些甚至属于就业困难专业。

  3、家长对高考的热情投入几乎接近疯狂 

  尽管手续极为繁琐、可选专业大多为鸡肋,凡是具有申报资格的考生家长还是倾注了全部精力。收集整理考生获奖证书、在家长群里征询申报学校、专业填报经验,到学校请求班主任、年级主任书写推荐信,相当一批家长不惜在单位多次请假,也要为孩子的高考加分竭尽全力。

 透过高考自主招生激烈的竞争,可以映射出当下一些社会现实。

  1、阶层固化日益加剧

 在中国,或移民、或出国,或箩卜招聘,位居社会顶层权贵根本不用担心子女的前程。位居社会底层的城市平民、农村贫困人口早已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宣教失去了信任。只有不穷不富的中产阶级才对高考倾注了诺大的心血。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在中国,人才招聘、考研、出国、大城市落户、公务员招聘,到处讲究出身(985院校、211院校、三流高校、不入流高校)。考不上名校,孩子也可以成长,但人生道路坎坷了许多。很大程度上,高考已经成为中国阶层的分化期,选择什么样的高校意味着选择什么样的洁阶层。所以,大家都挤在高考名校这一条独木桥上。

2、社会诚信已经彻底丧失

在自主招生申报过程中,处处感到社会严重的不诚信。招生单位对考生的申报资料不信任,获奖证明学校盖章、学业成绩教务处盖章就是明证。招生单位对教师不信任,推荐材料除教师本人签名外,还要加盖学校公章,同时做出一旦推荐不实承担不利后果的承诺。学校对自己的学生不信任,学生的自主招生申请书交给学校领导签字时,领导还要对考生的成绩、获奖证书一一核实。

 3、招生单位的官僚习气浓厚

   不同于零售服务业,高校的管理模式几十年没有变化,一直沿袭计划经济的官僚化、行政化模式。也许自主招生单位均为985211名校,因此不愁生源的缘故吧,在自主招生过程中,严重缺乏服务意识,在各个环节上设立很多不必要的极为繁琐的环节,浪费了考生、家长、学校大量的时间、精力。比如,申请书打印完成后还需要扫描、上传,并且还需要由推荐人通过特快专递寄送纸质版;推荐人将推荐性打印出来、签名、加盖公章扫描上传后,还需要通过特快专递单独寄送。电子版、纸质版、扫描版,一套内容,三种版本,重复劳动,效率极为低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4548-965930.html

上一篇:研究生的青春很迷茫:来自毕业生的信息
下一篇: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转型,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收藏 IP: 49.77.230.*| 热度|

37 郑小康 陈楷翰 王毅翔 蒋永华 王安良 刘建栋 李富春 黄永义 康建 代洪华 麻庭光 陈洋 姬扬 白龙亮 赵美娣 杨正瓴 武夷山 谢平 张骥 王鹏 孙友甫 蔡小宁 林中祥 史晓雷 陈凤 吕洪波 陈永金 彭真明 史启权 陆绮 辛晓十 葛兆斌 shenlu xchen qzw ghzhou5676 xliangg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