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从目标规划看目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困境

已有 3961 次阅读 2014-12-16 11:27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我在上个世纪90年代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曾经学过一门叫做运筹学的课程。记忆最深的是线性规划的目标规划方法。顾名思义,线性规划是研究线性约束条件下线性目标函数的极值问题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线性规划有个基本常识,当约束条件不断增多情况下,目标最优解退化为唯一解;当约束条件继续增加情况下,目标无解。如果用目标规划的原理来解释今天中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困境,是再恰当不过了。

一、制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约束条件

1、内部的约束条件

 生源、师资、管理制度、硬件条件无疑是制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部条件。有调查标明,本科毕业生中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比例只有17%。如果说按同一比例推算,研究生中以绝大部分读研的目的并非以追求科学研究为导向。如果按照目标明确、学习基础好、主动性强、具有坚忍不拔毅力这些科学研究者基本素质来考量,庞大读研队伍中具备合格素质的比例更低。同样,现有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质量也是难如人意。如果按照德才学识具备的标准来筛选,导师队伍符合要求的比例绝不会比合格研究生的比例高。至于管理制度的弊端,科学网已经讨论过多次了,在此不再赘述。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科研经费、实习场所这些硬件条件的约束,在三流以下的院校变现非常明显。

2、学校外部的约束条件

供过于求,无疑是制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以科学研究为培养目标的研究生毕业后,却发现没有对应的研究岗位可以就职,改行、低就后毫无优势可言,这种失落感无疑会沉重打击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通科学研究者低廉的工资、卑微的社会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一批研究生中科研种子的学习积极性。至于行政化盛行的权力社会、金钱拜物教的价值观、拼爹现象蔓延的就业市场,更是成为一种如影随形的文化氛围,使相当一批意志不坚定的研究生精神颓废、丧失斗志。

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困境

根据目标规划原理,在各种内外部众多条件约束下,在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发起之前,任何单刀突破的改革措施,都难以达到最优的改革目标。次优、可行,已经难能可贵了。下面就几个简单的改革措施做一剖析。

1、研究生收费

2014年开始,全国高校实行了普遍的研究生收费改革。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每学年硕士生是8000元每人的标准。免费上学,学生不珍惜学习机会,混日子现象普遍。然而,收费改革后的将近一学期下来,学生的精神面貌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显然,在国民收入普遍提高情况下,区区不到一万元的收费标准是起不到研究生优秀生源的筛选目的。

2、国家奖学金

 2年前,教育部实行了国家奖学金制度。可以肯定的是,数万元的奖学金,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然而,对于大多数基础较差、抱着混文凭目的读研的学生,这种大额奖金的吸引力无疑于彩票中奖的概率一样小。因此,该学的照样认真学,不爱学习的依然激发不起多少动力。

3小论文答辩门槛

SCI论文大跃进的宏观背景下,很多高校对硕士研究生制定了在学位答辩前必须发表一到二篇小论文的要求。对此,科学网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设立小论文门槛,会刺激弄虚作假、垃圾论文、急功近利的现象;不设立门槛,会放纵一大批混文凭的学生,使之彻底沦为垮掉的一代。

4、研究生淘汰制度

 研究生缺乏淘汰,被认为是中国研究生培养制度的一大弊端。然而,如果真正执行,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探讨。淘汰的比例、淘汰的标准、执行的主体、时间节点的选择。只要一个环节考虑欠周,就会产生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以淘汰标准而言,到底是课业成绩、论文数量还是发明专利?再以淘汰执行主体而言,是导师、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还是学位论文盲审专家?以时间节点的选择而言,是面试的时候进行淘汰,还是中期考核抑或是盲审后、答辩后进行呢?

三、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可以预料,全面深刻的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在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这种背景下,任何单方面改革都难以达到最优的目标。故而,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也许是当事人最好的选择。导师也好,研究生也好,莫不如此。作为导师,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做到良心无愧即可。作为学生,学习基础好、家境一般,尽可奔着国家奖学金的目标迈进,当个Paper producer无可厚非;家境殷实,以追求科学研究为追求的学生,自然可以修炼十年磨一剑的慢功;想混文凭的学生,也可以在网游、恋爱中度过三年,当然,作为成年人,要做好在社会大学领受教训的心理准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4548-851434.html

上一篇:青年人才成长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下一篇:城市建设为不要以牺牲大学为代价
收藏 IP: 121.248.145.*| 热度|

8 姬扬 李东风 魏武 余国志 逄焕东 林中祥 周华 赵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