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十几年来,高校因职称评定、教授分级、住房分配、人才引进、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矛盾,导致教师与校方擦枪走火的现象逐年增多。北方某高校,因怀疑职称评定暗箱操作,一男青椒冲到女院长办公室,与领导发生肢体冲突,演绎了一起好男要和女斗的不文明现象;西南某高校,因校方人事制度改革倾向于管理方,引发上百名教师消极怠工式的集体抗议;华东地区某高校,因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没有兑现,导致一海龟以死相拼;江苏某高校,因福利房分配计分方法不公,导致一80多岁的博导以跳楼自杀方式威胁校方。
上述的例子不胜枚举。最近的高校擦枪走火现象更因厦门大学女教师炮轰校长一事达到了高潮。简单地描述现象本身、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于事无补,探寻事件的根源,寻求医治的良方,才是学者的职责。
其实,分析日渐增多的高等院校矛盾的根源,只有一个:僵化的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没有与时俱进,难以满足广大教工日益增强的民主、公正、公平需求,已经更不上时代的要求了。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作为拥有较为丰富知识水平、较高经济收入的当代大学教师,更需要得到尊重,更注重民主参与,拥有更强的权利意识。对应于这一群体,应该采用民主、协商、参与式的管理模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文化水平较低的乡村、城市街道基层干部已经实现直接选举的今天,知识分子云集的高校的管理模式还如同博物馆的古董一样古老。
看看目前高等院校的管理体制吧,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水平:从校长到系主任层层任命;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经费管理权限高度集中;职称评定、人事制度改革、教授分级过程极度不透明;学生评教、教师考核、重大决策严重缺乏教师参与环节。正如丘吉尔所说的那样,民主虽不是好东西,但可以防止最坏的事情发生! 这样的管理体制,自然难以防止最坏的事情发生。环顾神州高校,校长滥用职权,以权谋私;院长拉帮结派,打击异己;系主任武大郎开店、能者莫入的例子比比皆是,因违法犯罪而锒铛入狱的高校领导也不胜枚举。这样的管理现状,必然会侵害普通教师的权益。如果遇到死缠烂打的教师、死不认错的领导,擦枪走火的现象就难免发生。
客观评价,绝大部分校园内擦枪走火现象,都通过双方的妥协,得以和平的方式内部解决。真正矛盾激化、达到网络曝光的尖锐程度,比例并不大。息事宁人解决方式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矛盾激化的结果必然是三败俱伤:弱势的教师被领导抓了小辫子遭到打击报复,遭遇辞职、下岗、边缘化的凄惨结局;强势的领导被愤怒的网民不断人肉,随着各种以权谋私、学术不端丑闻的披露最后身败名裂;被领导以权谋私、校园潜规则、科研经费滥用、学术不端盛行各种负面新闻缠身的学校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
如果这种管理体制放在改革开放前的话,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还可以维持,然而放到改革日益深化、经济高速发展、网络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就难以维持了。可以预料的是,随着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生源危机显现、高等院校关停并转预期的加大,现有的管理模式导致的侵害普通教职工权益的现象会呈增大趋势。当平时文弱如绵羊的教书匠发现别人动了他的奶酪、危及生存的时候,擦枪走火的现象就在所难免。如果N多的擦枪走火现象发生的时候,高等院校的危机公关、校园维稳也就提到议事日程上了。
在村民都可以自治、街道委员会都可以选举的今天,在改革不断深入的攻坚战打响之际,未雨而筹谋,高等院校的管理体制与时俱进,建立与高校知识分子的民主意识、知识水平相匹配的管理机制,才是解决校园矛盾的治本之策。
从管理方来说,在大的框架难以发生根本改变背景下,大学校长、书记应该拥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青史留名的胸怀,言行一致,以身作则;院长在忙于应付上级检查、建设自己小家园的同时,对于各种不正之风敢于担当,树立一个风清气正的小环境;学科带头人、系主任应该努力树立公平、公正的服务意识。惟其如此,才能避免校园矛盾激化、三败俱伤的不良后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