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阳
研究生自杀:学术环境恶化的风向标
2019-2-18 13:21
阅读:6694

         失踪多天的中科大博士下落终于水落石出。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高学历研究生,特别是男性博士生自杀的事件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引起了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反思。受教育多年、智商不低的高学历学子走上结束自己生命的绝路,原因何在?坊间的推测五花八门:遇到了不靠谱甚至变态的导师,论文压力较大被延期,就业前景黯淡,家庭经济困难难以面对三座大山,爱情受挫、婚姻无望,等等,不一而论。这些推测不能说不正确,但往往不全面。如果把这些原因归结在一起,就可以明显地看出一个端倪,研究生自杀事件上升,标志着学术环境趋向恶化。

        科学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未知世界新的领域,生命力在于创新,因而带有极大的风险性。自然需要给予从业者一个物质较为丰富、思想较为自由、精神较为独立的空间,才能有所作为。衡量学术环境的好坏,不能以少数带有高大上帽子的学术精英的生活状况来测度,只能以比例占绝对优势的普通从业者生存状况来衡量。如果普通从业者在这样的一个行业无法生存、甚至走向绝路,只能得出学术环境不佳的结论。

       如果稍微认真一点分析近几年自杀的研究生基本概况,很容易看出这样2点:自杀者均系普通城市平民、农村多子女家庭出身,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物质支撑、人脉资源,并且以需要承担在城市买房、养家糊口巨大经济压力的男性居多;自杀者导师也以没有官位、高大上学术头衔的普通教师为主,难以在论文发表、科研津贴、毕业求职方面给与学生强有力的帮助。如果研究生拥有翟天临那样的家庭背景,或者导师系拥有数千万乃至上亿科研经费、头戴顶级学术头衔的牛导,手下弟子论文发表、生活补贴、毕业求职都是一碟小菜,根本不可能发生自杀这样奇葩事件。

      自杀者中,普通导师指导的、普通家庭出身的博士生比例占绝对优势,说明我国科研的学术环境越来越差了。比如,普通院校为了争创双一流,给研究生制定的毕业门槛高到了超出一般人智力所及的程度;比如研究生为了在求职中增强实力、谋个人才的帽子,自加压力,发表远超毕业要求的SCI论文终至身心奔溃;比如科研资源分配领域严重苦乐不均,普通导师不能为研究生提供较好的物质支撑,被迫对研究生放羊;比如说许多高校纷纷对标双一流,将不切合实际的科研绩效指标分解给导师,由导师传导给研究生;再比如,普通家庭出身的研究生遇到普通导师,在微薄助学金难以维持基本生存情况下,兼职打工,致使学业成绩不佳,被迫延期走上绝路。

       曝光的事件其实只是冰山的一角。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一个提倡正能量的社会,学术界真实的生存环境,其实比媒体报道的严峻得多,每年自杀或自杀未遂的研究生,甚至教师的数量,也远超媒体曝光的数量。

       既然高学历研究生自杀,是学术环境恶化的结果,根治这一现象,也只能从改善学术环境入手。在学术机构行政化趋势愈演愈烈、各项高大上学术政绩工程此起彼伏背景下,希冀学术环境在短期内大幅度改善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普通从业者者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心理预期,是唯一出路,无论对研究生、导师都是如此。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明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4548-116282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